目录
温州地区概况介绍 03
一、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成因 04
(一)产业结构先天不足 04
(二)过度信贷 04
(三)高地价、高房价 05
(四)企业外迁,人材难留 06
二、温州地区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08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08
(二)加快建立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体系 08
(三)稳定房价、引进人材 10
三、最新数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温州地区概况介绍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海之滨,,全市陆域面积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据温州市统计局2015年统计,温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居全省11个地市之首,达到911.7万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4619.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95.0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0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158美元)。
温州是浙江南部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处在衔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圈重要交接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后成就了传奇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典型的“小政府”模式,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发达并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温州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阶段,2002-2007年间,温州GDP同比增速大约高于全国2-4pc。然而从2009年开始,温州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内的排名却开始滑落,
201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42886.5亿,全省人均GDP为77862.2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杭州、宁波和温州GDP总量领先,分别为10053.58亿、8011.5亿和4619.84亿;从人均GDP来看,浙江全省各地市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杭州、宁波和舟山位列前三,杭州市人均GDP为113063.20元,折合18152.85美元,宁波市人均GDP为16467.61美元,舟山市人均GDP为15336.77美元。温州市人均GDP最低,为8179.73美元。《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将温州和杭州、宁波、金华-义乌共同定位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但温州的经济增速不仅低于同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杭州、宁波;甚至低于相邻的欠发达市丽水,温州模式似乎已经陷入困境。本文将讨论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及对策。
一、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
(一)产业结构先天不足
温州经济具有民营企业为主、小微企业占比较多的特征。温州地区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对经济干涉少。从工业数据来看,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不足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工业增加值仅2000余万元。
民营经济占主导的局面也有如下劣势:—是政府缺位。公共投资不足,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看得见的手”未能发挥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二是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封闭、排外,科技投入不足,经营不透明,离现代公司治理尚有一定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扩张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掣肘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也造成了温州当地企业很难做大。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离开一、二、三次产业,人类无法生存发展。温州产业结构“低小散”,是导致困难产生的结构性和深层次原因。温州经济出现困境同宏观调控有关,更重要的是同温州产业模式有关。温州产业结构模式的特征是“低小散”,2009年,温州企业有14.7万家,规模企业只有8488家,占企业总数的5.77%,近95%都是小微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许多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现在,我国制造业平均利润为5%,温州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平均利润还不足5%。现在,低成本发展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工资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水电和环境成本提升,升幅较大,在10%左右,温州90%的微利企业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新形势,现在企业的困难面占到40%到60%,企业的路子越走越窄,传统经济模式不堪重负。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成因与对策探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