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1998年以前内地基本是系统的福利分房制度,1998年以后房地产才真正开始普及商品化,所以外来冲击对老百姓来说并不明显。”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说。
但对于外来投资商的影响不一样。
(二)、概况
1、简述房地产概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意义
概念:
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是指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包括土地和土地上永久建筑物及其所衍生的权利。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一项法律权利。
房产是指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包括住宅、厂房、仓库和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办公用房等。
地产是指土地及其上下一定的空间,包括地下的各种基础设施、地面道路等。
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
法律意义上的房地产本质是一种财产权利,这种财产权利是指寓含于房地产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典当权、租赁权等。随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发展,房地产也已经成为商业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从已经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手段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采取了步步为营、多招密集连发的策略,说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是明确且有决心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银行收紧房贷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会起到积极作用,进行利率优惠政策调整有利于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购买房地产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
房地产投资有以下特点:
(一)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
(二)使用的长期性;
(三)影响因素多样性;
(四)价值盈利性;
(五)保值增值性;
(六)行业相关性,
(七)易受政策影响性。
2、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的国家主导的计划(建造、分配)模式阶段;1978年-1998年的商品化开发试点阶段;1998年至今的金融化开发阶段。在房地产市场化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庞大人口的住房问题、消费问题、城市面貌,并带动了将近60个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形成了重大影响。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城镇化”、“国际化”、“智慧化”、“产业化”、“金融化”等发展政策和趋势影响下,继续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949-1978房地产还未成为行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经济发展的若干个“五年”计划中也从未出现“房地产”的发展规划与计划。
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是12平方米。
1978年之前,中国的城市数量是50个,城市面貌、城市环境(商业)的改善等全部依赖于国家主导的城市建设规划、建设、运营等,几乎没有主
营房地产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缺乏市场要素,城市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主要依赖于家族传承、住房分配等,居住环境较差、拥挤不堪。
彼时,城市住房由国家统一建设,建好后按照不同标准对城市居民进行实物分配,住房是工作单位的员工福利之一,并没有形成房地产市场。在农村,由于中国实行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福利制度在内的城乡二元管理结构,农村的农民住房是以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宅基地自建房为主。
1978-1998,在 “市场”的催化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形成和发展。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一环,房地产首次进入决策层的视,1981年,作为重要的“改革开放特区”城市,深圳和广州
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1982年,中央政府开始推动实施实质的住房改革,截止1991年,中央政府决策通过了24个省份、自治区、城市的住房改革方
案。房地产的市场化之路开始起步。
1993年,中央政府陆续颁布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住房债券等,在宏观经济过热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直接催生了连续两年的第一轮房地产投资泡沫。此轮泡沫的特点是在带着鲜明时代特征——“特区”的局部市场(海南、北海、广州、深圳)供应过大、消费需求不足,金融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土地炒作催化泡沫等。在中央政府强制停止银行贷款、清理土地等行政干预下,刺破了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局部市场的泡沫。
1993-1998年,中国的GDP总量在20万亿的基础上,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中国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在全球排200名以外。因此,中国的城市居民消费仍停留在吃、穿等日常生活层面,房地产市场由于消费能力的不足,市场规模有限。全国每年竣工面积仅有500万平米,针对8亿城市人口、12平米的住房面积、较差的住房环境而言,存在巨大的潜在缺口。
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以万科为代表的第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在2万家左右。但由于自有资金不足、金融政策对民资的限制,这一时期的房地产市场主要由国资企业主导。比如北京华远、上海城开等。
1998-2003,房地产发展蓄力期:取消福利分房、按揭消费、土地收储、银根宽松。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6月份左右,在东南亚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硬着陆,连续8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为了遏制进一步下滑的危险,中央政府决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中央政府在当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最具代表的是取消福利分房、按揭贷款买房政策,通过市场、个人信用来解决住房及住房的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系列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振萎靡的经济,中国结束了稳健紧缩的货币政策并进入宽松轨道。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刺激出口,货币宽松政策得以延续。货币超发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力量。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大量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开始焕发活力,房地产市场由国资企业统领的局面得到扭转。万科、合生创展、顺驰等大量民营企业获得第一轮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数量猛增到8万家左右。
当然,这一时期房地产发展离不开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的改变。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之中,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成为产业工人,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在城市就业,中国经济发展提速,GDP增速进入两位数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日常的吃穿消费升级到大宗商品、情感需求的旅游等消费,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市民的家庭,住房改善普遍被提上家庭消费议程。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6/25/25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浅谈我国房地产楼市与泡沫经济)(六)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