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医患互认发药模式与普通发药模式一起运作。医患互认发药模式是在普通发药模式的基础上(收集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核对处方→确认无误后贴上用法标签→发药),发药时请患方当面参与核对并签名。口头叮嘱用药禁忌和服用方法。发药差错包括内差和外差:内差指药剂师审核处方发现的错误;外差指药品已经发出窗口到患方手中,由患方或其他人发现的差错[1][[1]干荣富. 美国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运作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1):70-73
[2] 吴洁. 浅谈生活中的个人形象塑造[D]. 苏州大学, 2009.
]。对比两种发药模式,可以为患者进行更加适合的药学服务。患者对医疗效果的重视程度普普遍增强,药房的配-发药模式也在不停改变。传统的配-发药模式工作效率低,经常出现错误。新型的配-发药模式无需手写处方、零误差、省时间,提供便捷服务。本文主要分析医患互认发药模式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差;药学服务;药剂人员;审方;用药合理性;医患互认;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81(2013)08-1111-022
医院药房发药模式是医患在寻求治疗的“守门员”把握着医院的经济命脉也是药剂人员调剂处方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该环节工作标准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医患关系的好坏对提升医院形象和就诊率有重大影响。发药差错包括内差和外差。应该分析对比医患互认发药模式与普通发药模式,以患者为先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现在普遍的医院发药模式着重于医院药师内部的核对确认, 依据2007部发《处方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2]。 由于没有一种以强调双方现场确认药品及信息交流完成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往往出现患方拿了药就走,这无凝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用药安全。医院为了降低发药出错率,提高员工服务水平保护患者的权益要在各种发药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制定符合自己医院的模式,严格按照处方管理条例,让病人愿意来看病没有抵触情绪。
目录
摘要 1
第1章 确认医患互认窗口模式的章程 2
1.1国内发药模式 3
1.2国外发药模式 4
1.3内外差类别比较 4
第2章 个人形象 6
2.1穿着及谈吐 6
2.2肢体语言 6
第3章 各种形式的交流 5
3.1听取病人的呼吁 5
3.2.药物使用者后续资讯 5
第4章 案例研究和自我总结 6
4.1.案例1江山市人民医院辛劳工作而晕倒 6
4.2 结论.......................................................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第1章确认医患互认窗口模式的章程
1.1国内发药模式
普通发药模式:收集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核对处方→确认无误后贴上用法标签→发药 病人当面核对处方并签字取药。
(1)准备工作:准备好药品调剂的有关用具,并按取用方便的要求次序放置;经常清查药品存量及质量,并及时补充、更换。
(2)收方及审查: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质、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对特殊药品,应严格按照特殊药品管理规定审方。对有疑问的处方应与处方医师联系。
(3)配方:药剂师根据医师开的处方检查合格后仔细进行调配,核对药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秩序地进行调配;装置瓶等用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
(4)发药:双检双签:两人同时工作时,其中一人校对;一人单独工作时,必须反复校对,并重复签名。配方和复核药师均在处方上签字(签全名,字迹清晰)/签章。态度和蔼、耐心,并应将使用方法(如药品用量、间隔时间及用法等)向病人交代清楚。对下列事项也必须交代:
①详细说明内服药及外用药。
②对特殊药品详细交代服用事项,切勿超过剂量。
③混悬液应注明使用前必须摇匀。
④药品的储存和养护方法要熟练掌握。
(5)处方装订:将当日处方,按不同类别整理、叠放整齐,加封面后装订成册,归类存放。
医患互认发药模式:接受处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核对药品→确认无误后贴上用法标签→口述交待注意事项交付药品患者带走。(注:患方与药师互认内容:1、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2、必需的用药指导口述交待。
两种模式相比较第二种较简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发药速度和准确率,使医
患互认模式广泛应用[3]。
医患互认发药模式的探讨(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