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药品保障阶段、药品调配阶段和药学服务阶段。目前,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基本上处于药学服务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贮存和发放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一定程度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等。药学部门多数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机构,大量的药师在窗口从事着专业技术工人就能胜任的调剂工作。90%的药师仍主要从事调剂及制剂生产、供应工作,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其专业地位不被重视,临床药学也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由于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等商业行为,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其专业分科不细,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诊疗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药师对指导临床用药无所适从。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造成了医院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的局面,导致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弱,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经济管理为中心”、“以药养医”的时代,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药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专业发展上,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学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面临生存危机,以服务于患者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工作和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成为未来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剂科开展的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提高药剂科在医疗工作中作用和地位的服务项目。临床药学所包含的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对于临床药物治疗中疑难问题的解释及其对给药方案设计的指导作用,都可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配伍的研究、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从而减少临床药物治疗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也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其潜在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1.2国外的发药模式
国外的网络搜索市场,谷歌占95%左右的份额。不过,当《环球时报》记者在谷歌搜索引擎上输入“医院”“癌症”“医药公司”等词汇时,却没有出现医院、医药公司相关的广告。据了解,谷歌搜索结果页包含自然搜索结果,以及通常需要付费的广告。那么,医院和医药公司为什么不在谷歌上做广告?
“早在50多年前就制定了《医疗广告法》,每隔几年进行修订,对医院、药品及医药设备等的广告做出严格规定。”德国洪堡大学医学院医疗政策专家布兰德尔对《环球时报》说,医院广告只能做“形象广告”,只能在报纸、路牌、橱窗、网络等上面出现。但医院通常选择不做网络广告。根据《医疗广告法》,处方药只能在专业药店出售,只可在医学或药物专业杂志上登广告,不可在大众媒体上做。这意味着处方药不能做网络推广。
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有许多规定。比如宣传自己的医疗用品和一般产品不同,必须拿出科学证据证明此产品的健康作用。德国联邦药监局、德国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中心等机构,会定期抽查核实医疗广告中出现的数据。
几年前,国外女演员乌苏拉·卡尔文曾在电视广告中为DHU制药公司的非处方药品代言。她赞扬有关药物的良好作用,令该公司的药品大卖,但引起其他公司不满和举报,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中心随后介入调查,将DHU公司告上法庭。该公司违反了“名人不能鼓励消费者购买某种药品”等条款。
保险公司间接设置的障碍也是医院等机构不做网络广告的原因。德国TK医疗保险公司部门主管布罗内尔对《环球时报》表示,医院和公司在搜索网站投入广告不会取得效果。“病人一般不能自主选择医院。病人看病,会先去社区诊所。如果严重,推荐到当地大医院。如果还不行,再推荐到相关领域领先的医院。如果是急诊,病人可自选医院,但这家医院不在保险公司制定的名单上的话,就不能报销医疗费。”
布罗内尔说,在药品上,病人也没有选择权,要由医生开处方。医生开什么药,要看保险公司和卫生部门共同制定的处方药名单。也就是说,医院和制药公司关键要有好的质量,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考核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据德国《世界报》8日披露,国外各州药店广泛存在利用假处方骗取保险公司资金的现象,眼下各州检察机关正在进行深入调查。据估计,国外此类用药欺诈和腐败每年造成的损失约为6.8亿到27.2亿。这对民众未来的医保会产生间接影响。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关注药品的用药安全(软件护理者负责)→护士取药前要药剂师予以确认,药剂师全医院有非常先进的电脑系统,能从内部网上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病情治疗进展、商业保险等具体情况。医院药品的使用流程是:电脑系统首先确认处方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电脑会显示用药的量是否合理,也会提示是否需要与医生联系)→药剂师再通过电脑显示进行确认→药剂师或技工配药→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关注药品的用药安全(软件护理者负责)→护士取药前要药剂师予以确认,药剂师全程监控。在药剂方面的许多条例法规也会在电脑使用中予以提示。医院对于药品使用基本都拆分到最小单位,常用的药物使用机器自动分装到片、粒,其它药品则由人工进行分装。分装后由药剂师根据处方将药品分到每个病区的药柜,由电脑进行控制,若与患者姓名不符,则打不开药柜取药。针剂最小剂量分装、粉针剂在使用前的混合以及对输液采用无菌再分装的方法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医院一般备3天到一周的药物,如果发生短缺则向其他医院调剂。医院没有门诊药房,患者就诊后,可凭药方去任何一家药房配药[4]。
我国国内医患互认发药模式:接受处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核对药品→确认无误后贴上用法标签→口述交待注意事项交付药品患者带走。这种模式虽然与普通模式相比较更加先进,但我国在短期要赶上美国的医疗体制是难以实现的,关于药品拆零分装出售这种方式,也是件不可能成功的改革,但学习国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必须的。我们国家翘首盼望的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迟迟未见出台,但尽快健全社区医疗制度、加大农村医保的覆盖面,应该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3] 杨扬钟文斌. 电影表演创作中身体语言的“性格魅力”[J]. 当代电影, 2012(7):134-137.
[4] 谭光利. 肢体语言 让卓越课堂更有生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7):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