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权
儿童的游戏作为主要的参与方式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儿童环境的质量影响着他们游戏的能力。日益增多的现代建筑减少了幼儿自由玩耍的自然空间,挤占了幼儿的游戏场地;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学习压力,剥夺了幼儿充分游戏的时间和机会;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网络技术,引诱着幼儿远离伙伴、远离体验,沉溺在虚拟空间中。
(三)提供权
提供不仅仅意味着提供游戏设施,它要求更广泛地考虑儿童权利以确保
社会和物理环境能够支持儿童游戏能力。当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权受到侵
犯时,必然会对儿童的游戏能力产生影响;同样,儿童游戏的能力会对他们的
健康、幸福和发展产生影响。
游戏有助于减缓这些伤害产生的严重的压力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游戏是如何与《儿童权利公约》的所有条款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儿童对游戏时间和空间的需求经常在广泛的发展政策、计划和实践中被误解和忽视,这会对儿童产生很高的代价。游戏性、适应行为和幸福间联系意味着,可以认为,缺失游戏是有害的。游戏的连续性缺乏会打乱情绪调节系统,这反过来会降低儿童身体的、社会的和认知的能力。
四、把游戏权还给孩子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老师们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是游戏的环境,能真正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老师们也从行为上开始尝试“放手”,还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老师观念的转变,不以展示游戏成果为主,而转为注重游戏过程,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关注游戏的独特价值。如幼儿学习协商、合作互助、积极主动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关注游戏中各领域内容的渗透、整合。我们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想法衡量幼儿,教的成分占大多数,其实幼儿自己会玩游戏,他们玩的是他们自己的游戏,所以我们尝试运用《指南》分步走,先学习“放手”,把游戏真正还给幼儿。
我们也要反思,当我们把游戏仅仅局限在自主游戏,这样的理论分析是不是出了问题?研究游戏时,对于游戏特性的理解上有没有偏差?在和许多老师讨论过程中, 我们觉得自主游戏很重要,安吉提供了大量的自主游戏,也提供了很多自主游戏后延伸的很多活动,回到教室后,小朋友在回味。我看到 一个孩子用铅笔头在倾斜的直尺上滚动,回味在操场上滚轮胎的游戏,这是游戏的延续,同样也是游戏。在中国广大农村幼儿园,安吉游戏课程很具有生命力的。安吉游戏为中国的幼儿教育回归提供了正确方向。就是游戏。我认为安吉的游戏在实践上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榜样,大规模的户外游戏以及有组织的游戏前、游戏后的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游戏课程。游戏本身就是课程。弄清楚游戏,组织好游戏,保障好游戏是重要的。正因为“游戏=学习”,所以推动游戏课程建设,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游戏是童年幸福的象征,游戏精神的自主性、生活性与愉悦性正是儿童教育的追求。我们把游戏权还给孩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自主力,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人才,满园蓓蕾个个芬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董旭花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园长读本/幸福新童年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3、王振文.《学前教育》杂志2016(9)
4、《幼儿游戏》朱邓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刘焱.--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6、《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曹中平.--宁夏:宁夏出版社,1999
7、《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儿童游戏》林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199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0、《儿童游戏的权利》stuarl Lester and Wendy Russell.周桂勋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