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引导着幼儿心智、行为等发展.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开展和实践的场所,其教育环境对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基于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理论,符合我国素质教育需求,近些年来在我国引起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教育部学前教育的重点课题.本文将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幼儿教育环境结合起来,科学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实现幼儿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幼儿;蒙氏教育;环境
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儿童3岁以前吸收的知识,相当于成年人拼命学习60年”,“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最大,6岁之前是智力极速发展的时期,8岁之前幼儿会完成脑部的发展,之后伴随发展速度的变缓,对幼儿的影响也逐步减慢”.可见, 6岁以前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智力、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这一时期的幼儿心智,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吸收性心智,另一个是敏感期.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是在孩子六岁以前,它是一种很特别的心智能力,这种能力的运作方式,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它促使孩子可以吸收环境中的一切,而这样的吸收,让孩子可以毫不费力的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同时不评判,不拒绝,无法分辨好坏,他吸收环境中的一切,0到3岁的儿童是无意识吸收,吸收性心智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即便三岁前记忆不起来,但会打下一个基础,从而成为一个成人的性格基础.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说,三岁以下的孩子有巨大的能力,投入到环境中,“赫尔美”是一种力量,这股力量驱使孩子要去吸收环境,探索环境,从而建构他自己,所以,我们成人的角色,不是去阻止这股力量,而是去支持他,帮助他发展他的需求,同时我们成人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吸收其中的一切.敏感期,是指儿童身上,有一段集中而短暂的时间,就像一个探照发出一束非常强烈的光芒,指向环境中的某个元素,孩子对这个元素有强烈的兴趣,这不是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这段时期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敏感期能够引导吸收性心智去吸收环境中对未来生活有关的东西,敏感期会让孩子只关注在他当下有兴趣的部分,集中他所有的精力,来吸收它所要学习的东西.
从20世纪起,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并开始广泛传播,在我国20多个省市的幼儿园得到应用.但同时由于蒙氏教育理念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了融合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理解上的“教条化”、应用中的“形式化”等问题,影响了其应用.
1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其发展
1.1 基本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个性化、整体化发展,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留意他们在不同阶段敏感期的多重需求,注重对其感官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使得幼儿得以实现自我成长.其主要的基本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生命自然发展论.
幼儿作为环境中的主体,其生命的生长充满秩序和规律,在培养中应注重培养情感、智力,满足内在发展需求.
1.1.2环境适应论.
蒙特梭利强调个人的成长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并将其列为教育中的首要因素.提出通过适宜的环境来顺应幼儿的天性,重视环境自由,尊重他们的成长步调和心理发展,从而促进的儿童智力发展.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从而引导幼儿认识自我,注重自我交往,养成行为规范.
1.1.3独立成长论.
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及其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协助的作用,帮助幼儿个人发展,倡导“不教的教育”,幼儿能够得到足够的自由和尊重.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过程中,独立作为必备因素,达到身体和心智的成熟,使个人适应环境.
1.1.4吸收性心智论.
幼儿会像海绵一样从所处的环境中吸收一切,从而完善自我,得到发展.而这些知识会到达其潜意识层面,成为其心理的组成部分,这种方式会一直持续到7岁,这个过程是自发的且不需耗费精力.通过营造体验类环境和感官教育,根据幼儿天生的心理指令在适当的时期发展适当的能力,促进幼儿行为、认知和心理的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环境中的应用(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