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空间组合形式大多是呈封闭状态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对的封锁了幼儿之间互动和交往的链接.在国外的设计中,活动室功能丰富,不同年龄的幼儿经常性的在一起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在交往空间安排活动或自主交往等行为,慢慢感受周围环境,凝结友谊,产生由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逐渐过渡的浅显意识.我国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中所承担的各项功能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幼儿园来说不够全面,教室的重点仅在于授课.现在的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招生过多、幼儿个人使用面积过小、活动房功能单一等问题,幼儿的使用面积仅能够满足基本功能,很多幼儿园没有多余的面积设置其他生活、游戏功能,幼儿园的首要目的是以教育者授课为主,因此并不能满足多样化教育的要求.
3.2.4缺乏成人尺度空间.
图3 亲子空间的调查
很多幼儿园不允许家长进入园区,从幼儿自身心理以及认知模式的建构上来看,亲子交流和互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也能够使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为其今后的成长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在亲子交流的环境设置中,很多尺度都是根据幼儿而制定的,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或席地而坐,或是幼儿与家长使用同一尺度的家具,缺乏针对成人尺度的设计.
4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4.1 塑造舒适物理环境,发挥良好交互作用
在蒙特梭利理念下的环境创设中,力求为幼儿能够营造一个富有层次性、多样化的环境,除教具之外还能够提供适当的可操作性材料.不同发展水平层级中的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自身需求及发展的情景,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空间感受中,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同时又适合其独立成长的环境.在对幼儿园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物理环境,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引导幼儿认知人类的成长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等等.空间的布局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模式,在蒙氏幼儿园的教室中,很多空间中都没有排列整齐的课桌,让幼儿自由的在地板或是大桌子上工作,随意铺摆工作的垫子,自己定义工作空间.3-6岁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教室中设置一个或几个安静的环境,此时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注意力也不能够集中,因此一个安静的角落能够帮助其在这个敏感期的阶段得到思考和平静.
蒙特梭利在对幼儿的研究和教学中发现,幼儿的自身发展主要是通过游戏以及“工作”这两种形式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戏的主要目的即是带给幼儿身心的发展和愉悦的情绪,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兼顾发展.在开放互动环境的营造中,让幼儿自主的学习和玩耍,经过专注的投入提升能力.在我国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明确一个能够让幼儿不断发展的环境,既满足物质需求,也有足够的人文环境,推动“有准备的环境”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实行.幼儿在其成长的阶段中,自身的发展与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设计者的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若是不能重视,幼儿就会在成长的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自身所追求的良性发展诉求背道而驰.蒙特梭利在环境的塑造中,强调美感与秩序,注重游戏性.认为美感以简洁的环境作为基础,加之游戏环境的营造,使环境本身就具备吸引力,让幼儿在其中感受生活、体会秩序.
4.2 适宜的室内色彩设计
在蒙氏幼儿园的室内空间设计中,使用的颜色更加注重对比和搭配,室内空间的形态及功能可能是多样的.在很多我国的幼儿园中,一个空间既是活动室,读书室,同时也是寝室.在这样形态多样的空间中,使用明快的色彩,但同时降低了颜色的纯度和明度,使其在作为卧室的时候,颜色没有过于明亮,又让活动的时候色彩整体感觉丰富,暖色既能够让幼儿感到温暖,同时也有助于睡眠的暗示心理.在室内空间的塑造中,适宜大面积的使用浅色背景,在局部小范围的点缀一些亮度较高的颜色,既起到有效扩大空间上视觉感受的作用,又能避免大面积明度过高的颜色带给幼儿强烈的心理和情绪刺激.不同区域的色彩应有一定区别,活动区更适宜丰富的色彩,专注学习的空间色彩宜单一明亮,但纯度不宜过高,可以利用室内墙面及地面的不同颜色区分楼层和不同年级的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的作用,锻炼其自主的行为性.通过对色彩搭配的运用,形成助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及成长的空间氛围.
4.3 多样化的空间形态设计
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中,针对3-6岁的幼儿其自身成长的特性,常常通过分割空间的方式,营造一些布局丰富、开放程度不同、功能多样的空间,使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各自独立又能相互融合.在一个面积较大的流通空间中,适宜营造这种开放有变化、有层次的空间环境,给幼儿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例如静态和动态活动的区分,睡眠区域和活动室的相隔等等.这种复合的空间形态,能够保证幼儿的私人活动领域不被干扰,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或是转换空间时,随时随地变换区域.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