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摘 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生活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求知欲望大、好奇心强、心智发展不成熟的群体,极易受到新鲜事物的诱惑,而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功能性强大的便携式掌上电脑便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科学地使用手机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对手机表现出过度的依赖,将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引导、管理、建设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同时,大学生因手机依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普遍较长,且对其有较强依赖性。手机依赖会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预防、干预和矫正,避免形成更加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手机依赖耗费的不仅是大学生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还包括他们的身心健康、实现社会化的机会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针对主要由电子产品引发的我国学生近视率升高等问题,习近平同志曾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因此,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是呵护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响应国家领导人号召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手段与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文献的取得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相关^论文,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阅读相关书籍和大量的外文文献,全面查阅国内外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因素方面的学术文献,对搜集到的^论文进行归纳总结,为本论文研究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线上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回答或填写答案。本文调查对象是大学生,通过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走访,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概述
(一)手机依赖的含义
手机依赖也称“问题性手机使用”、“手机成瘾”、“手机成瘾倾向”、“无手机焦虑症”。2008年,最初是由You Gov研究机构受英国邮局委托,研究手机用户焦虑症状时提出的。Ezoe等人根据行为依赖(Behavioral Dependence)和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的有关理论,将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使用和间歇性地渴望使用移动电话。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