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法规政策出台之后,政府负有的另一个角色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地施行。制定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进行引导并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行为朝政策指引的方向进行,还需要政府采用强制等手段来进行强制执行,以保证上市公司的行为能够最大限度的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保证社会公共利益不被损害。
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环境还是不成熟的,很多市场规范还没有确立起来,市场法制也不够健全,这给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阻滞。谈公司治理,我们不能抛开外部的大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等。地方政府作为本地区行政职能的行使者,它所做的并非利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到公司的治理当中,或者利用行政权力对公司进行一味地庇护,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其行政职权为上市公司的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包括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范,健全法律法规。只有以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为基础,上市公司的治理才有了顺利实施的条件。
(3)监督者
目前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致使在上市公司的治理过程当中很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被侵害。公司治理的关键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管理者受公司股东的委托通过对公司的有效运营来保障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管理者也是“经济人”,在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便有可能做出有损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另外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大股东的独断专权,另外,股权分散使得大量的中小股东无法很好地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入政府的力量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政府作为公共部门,较之分散的股东,在行使对代理人的监督的过程当中能大大节省监督成本,同时也更富有权威。政府监督并不等于直接的行政干预,而是保证上市公司能够坚决执行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要对那些不执行政策法规的损害相关人合法利益的上市公司予以严厉地制裁。
六、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公司治理是牵涉到公司内外众多利益相关人甚至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政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政府能否妥当处理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股份制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传统因素,致使目前政府在公司治理过程当中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角色错位现象。本文着重研究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错位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政绩等因素的考虑,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实际上扮演着一种干预者和庇护者的角色,上市公司成为了地方政府用以满足地方利益甚至是私人利益的工具。这样的角色定位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损害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政府规制的经典理论,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应该着重扮演以下几种角色,即:环境分析者、政策制定者、环境培育者和监督者。在这样一种角色模式之下,地方政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便不再是干预者和庇护者,相反,地方政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扮演的将主要是宏观调控者、外部监督者以及服务者等角色。地方政府这种新的角色模式将在不阻碍市场资源自由合理流动,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保障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研究(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