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运费控制权在供应商一方,材料运费是在招标中确定,实际财务报表中不显示独立运费,而是包含在材料成本差异中。这样会使得对运输管理的分析有一定困难,不利于运输管理的优化。有效的运输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缩短到货时间。
四﹑加强海康威视公司材料采购管理对策
(一)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管理是从采购计划开始,到采购询价﹑采购合同签定,直到采购材料入库为止的过程管理。做好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做好采购管理的前提条件。
采购分析:对公司来说,由于采购品种多,数量大,在采购之前着先要分类做好采购分析,以决定各个品种是否要采购﹑怎样采购﹑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以及何时采购等。
1﹑编制材料需求计划
所有物资的采购,着先由各个分公司﹑各个分厂等需求部门于指定时间内,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分类填写“物资采购需求计划”,报计划处进行汇总。与此同时,物料计划员也每月填写“物资备货计划表”并提交计划处。
2﹑确定经济采购量
经济采购量就是一定期间材料库存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批采购数量;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是指为形式和维持材料采购管理而引起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总额随材料数量﹑价格等属性的变化而增减,主要由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部分组成。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公司情况,由于订货成本相对较小,缺货成本非常难以定量化,一般中能定性分析,因此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储存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二)运用综合评估法
以综合评估法评标,一般做法是将各个评审因素在同一基础或者同一标准上进行量化,量化指标可采取折算为货币的方法﹑打分的方法或者其它方法,是各投标文件具有可比性。对技术部队和商务部分的量化结果进行加权,计划出每一投标的综合评价或者综合评估分,以此确定侯选中标人。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应当推荐位中标侯选人。
(三)加强采供协作
1﹑对供应商的选择
公司可以针对供应商在本行业中竞争力与增值率两方面分析,判断是否其进行合作
2﹑对供应商的考核
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目的在于淘汰不合格供应商,维护和发展与优秀供应商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考核供应商评定指标包括: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时间﹑交货数量﹑合同完成情况﹑信用度﹑配合度等。公司可以对这些指标按照对企业需要的重要程度,给予一定的权重,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核。
对于重点物资,公司可以引入供应商竞争机制。选择2到3个供应商,这样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竞争,提高供货质量,降低风险。具体方法有:分阶段一家与多家供货相结合;先多家供应,再选择最好的一家供应,再多家供应,再一家供应,交替使用。进行合理的选择,比较和淘汰,从而为企业选择最优秀的供应商。分主次同时与2到3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选择一家好的供应商采购大部分物资,同时从别外的供货商采购小部分物资。根据供货情况,主要供货商可以转变成次要供货商,次要供货商也可以变成主要供货商,这样循环实现竞争。
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对达成双赢为目的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随着与供应商的合作次数增加,信任关系在日益强化,企业就某一种材料渐渐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经过一定时期的合作,甚至最终达到单源供应。单源供应既可以使供应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源,又能为降低材料的供应成本创造条件。同时,单源供应可以使供应商集中精力于材料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材料的质量。企业也可以减少供应商管理的复杂程度。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可以保证供需双方能够有诚意的合作,双方能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同时也从源头控制了产品质量。
(四)加强电子信息化,构建网络平台
对外部,公司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该平台用于采购与供方沟通。公司可定期在平台上发布求购信息,包括求购的品名﹑品牌﹑型号﹑数量及其它要求并规定截止日期。这些信息完全是公开 ,这样可以有利于供应商获取信息。供应商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可选择有优势的一项或几项产品在截止日期前进行报价。企业经过多家比对,最终向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采购。这种定价方法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管理费用,而且可以获得更为直接的﹑有利的价格信息。由于供应商^^文档的公开化,价格趋向透明。企业内部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网部,获取价格信息,从而避免以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价格差异。
对内部,加强信息化的集成。根据公司的特点,设计出针对于SAP系统输出层的信息管理系统,未来将这系统进行进一步集成。
1﹑SAP层管理的重点是与供方紧密相关内容,如产品的订单﹑交货期等;作用是管理企业资源,加强与供方的协作。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跟踪,发现有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公司应引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理想,而对于主体材料通用件,量大的应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的模式来时进行操作。有利于公司的库存管理物料周转。
我国物流标准把它定义为: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和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龚国华,2005)。VMI的库存在需求方,补库决策权在供应方,将订货与供货合并在一起,且由供应商负责执行。
对于主体材料实行这种库存管理,当需方订单下达后,供方根据采购所报的采购量,安排运输工具将所需材料直接运送到指地定点。这样既减少管理费用,又减少场地费用,同时也提高了供货反应速度,为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五)加强运输管理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加强运输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货损差的事故,提高货运质量。
公司就在数据统计表中,将运输部分单独加以详细统计,包括运费,运输的实效性﹑可靠性﹑沟通性﹑便利性﹑经济性等指标进行评估与考核。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运输中出现的问题而对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论
有效的采购管理是使企业降低总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得到稳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完善,企业越来越重视向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发展。但对不同性质﹑不同体制下的不同企业来说,怎样让现代化的管理以最适合企业整体的模式应用到企业中还需要进行更深度的探讨及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海康威视的采购管理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首先是进行采购计划的合理编制,其次是对供应商的选择,在原有选择方法上提出了纵向集成式选择思路,第三是加强采供协作,第四是加强电子信息化,构建网络平台,最后加是加强运输管理。
五、参考文献
[1] 龚国华. 采购与供应链[M].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 鲁楠,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文信.采购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汉东,马传军.供应链环境下的战略供应商关系[J].物流技术,2006(12)
海康威视企业某部门的采购管理问题——以海康威视为例(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