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品牌管理研究
(二)提升华为公司品牌管理的对策
1、一是提高品牌创新,在当前品牌竞争激烈的市场,要与其他品牌竞争,就必须赋予自己产品更多的特性,进行差别化竞争,消费者多支付的品牌溢价,必须以一定的差别化功能作为补偿,只有如此消费者才愿意买单。在当前社会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消费观念形成也促使产品的创新,赋予品牌更多的内涵;二是赋予品牌价值,要让品牌有高档感和高价值感,功能型利益为主的品牌应持续一致地不断提高技术与产品使用价值,比职如一个品牌企业不断地持续推出技术领先、功能人性化、外观精美的产品,,久而久之品牌就具有了高档感与价值感。品牌的溢价能力就能涵盖所有产品。情感型、自我表达型利益为主要价值的品牌,品质、技术是基础,应主要通过广告塑造品牌豪华、成功、时尚等内涵,同时在工业设计与做工上精益求精,并在豪华高档场所设零售终端;三是价格定位明确,对于情感型、自我表达型利益为主体的品牌,保持高价格意味着品牌麾下的产品一律保持高价,非季节性产品应保持长期不降,否则会伤害品牌的档次与价值感。但很多品牌面对销量暂时下滑或竞争者的降价攻势,往往失去定力也跟着降价。这时候很考验企业家与品牌管理者的意志力。随着收入的提高,情感型、自我表达型利益为主体的产品如名酒、名烟、名表、服饰应不断调高价格来体现品牌的的高身份,因为这类品牌有个特点消费高价品牌的绝不会买低价的。中华烟每年都会略微调高价格,始终高于其它品牌,稳稳树立高档烟的形象。
2、内外力结合, 打好组合拳
首先就是要增强内力,宣传好华为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的品牌形象,其次,为客户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品牌形象,持续增加公司品牌在公司内外的自豪感,再次,在保持“任正非公司”既有优势的同时, 向公司注入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公司管理模式。让优秀、品质、先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到客户,让这一品牌印象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最后,要通过有意识地运用主文化去整合亚文化,使亚文化为主文化服务,这是企业文化有意识整合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华为的企业主文化就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份工作,最终形成公司高级竞争力,在一个企业文化共同体中,非决策层、非管理层、普通员工之中总是孕育着一种自发的亚文化群体,企业的主文化对这类文化的宽容、容忍态度,吸收、同化程度,激励、开发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成了衡量企业文化开明程度、合理和完善程度、企业文化共同体的生命力和活力问题。主文化对亚文化的整合,不是对亚文化的排斥、改变、消灭,而是对亚文化发展方向的关注、对亚文化功能的引导和利用,防止亚文化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健康文化。
3、提高技术壁垒,塑造开放、透明、包容的品牌形象
在最近一次西方媒体采访中,任正非说,“其实华为一直是低调的公司,过去我们就像一只沉默的羔羊,无论是别人说我们什么,我们都不会回答,能忍耐就忍耐。先前,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当我们退回国门的时候,国内认为我们是资本主义,因为我们把资本分给了员工,员工收入普遍较高。我们应该是什么主义?我们不清楚,因为不能喋喋不休地去向世界解释“我们是什么……”。我们把大量精力用于把内部管理做好、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让客户能理解我们、接受我们。”
所以,我们看到,华为的研发投入一直超过年收入的10%,而基础科学研究占研发投入的30%。正因为华为如此高额的投入,才使产品不断得到创新,产品质量也有了可靠的保证。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认为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研究设计、中试、制造、分销、服务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使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实行全流程的、全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公司有能力持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顾客满意的产品。”为此,任正非也指出:“我们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忽略质量,否则那是自杀或杀人。搞死自己是自杀,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杀人。另外,产品的高质量和企业战略的专注有密切关系。华为二十多年来只做和通信有关的事情,一切只为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五、结论:华为公司品牌管理意义及启示
技术研发实力是塑造高科技企业强势品牌形象、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内功显得尤为重要,华为从最初的以利润换市场真正演进为以实力和服务赢市场的境地。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华为首先是开拓国内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立足于中国,而后再迈进从中低端市场,等公司的实力渐渐的壮大起来,再去向欧美等高端市场金发,层层渗透,这对于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进程非常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品牌国际化的道路并不是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简单,品牌国际化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体系全面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华为在品牌国际化道路的尝试与经历,对那些准备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众多民营科技企业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三、参考文献
[1]费明胜/刘雁妮:《品牌管理》,[D].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黄继伟:《华为管理法》,[D].中国友谊出版社,2017年.
[3]吴春波:《华为没有秘密》,[D].中信出版社,2016年.
[4]周留征:《华为哲学》,[D].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5]苏勇、史健勇、何智美:《品牌管理》,[D].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席佳蓓:《品牌管理》,[D].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
[7]王海忠:《品牌管理》,[D].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
[8]李光斗:《故事营销》,[D].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年.
[9]祝合良:《品牌创建与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余伟萍:《品牌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