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摘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我国所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极具挑战性。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准定位,制定有效的财政货币对策应对复杂环境,实现长足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现状与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当前宏观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影响及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最后基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提出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在探析中国经济形势时,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到增速变化,又要看到结构变动;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因此我国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宏观政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由于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导致我国外部的经济发展的环境愈加复杂。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在探析中国经济形势时,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到增速变化,又要看到结构变动;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从整体上看,“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仍有众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第一,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
第二,倡导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的投资政策。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今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重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等领域。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未能厘清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关系,以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构建与完善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调控模式上做加减法,在保留一部分行政干预手段的同时增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手段的运用。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化,微观干预手段并未相应地淡出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产业政策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使用的调控工具接近30余种,以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的现象经常发生。而这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率。
第一,由于政府本身难以收集并处理所有的市场信息并做出动态最优化决策,所以,过多的微观干预会扰乱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部门一直试图挑选出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要淘汰的落后产业,从而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目标。但现实的结果却是产业结构“越调越乱”,不仅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而且重点发展的产业陆续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落后产业则陷入“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加剧了经济的下行压力。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