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规模,特别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反对铺张浪费,避免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三、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一)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作用的内驱性
1.实现宏观调控机制
实现宏观调控机制民主化、法制化及程序化是地方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以此有助于保障地方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调控目标和政策重点的选择与地方政府利益和发展要求不相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不同地区对宏观调控目标及其政策的要求也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性
2.为保证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统一性
各地区必须落实到宏观调控工作。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再加上通货膨胀日益显著,以至于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趋势较严重。此背景下,若我国政府一味强调需求管理,忽视了供给管理,将导致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并且也不利于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久而久之,造成宏观经济目标在保增长和反通胀之间难以实现均衡。为规避这一现状,需要政府部门在做好需求调整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供给管理力度。北大经院院长刘伟提出,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宏观调控方式,推进我国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重视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如信贷政策、汇率政策及利率政策对企业成本和效率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企业和劳动者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二)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作用的结果
1.从供给管理来看
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供给管理政策包括人力资本政策、区域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企业激励和劳动者薪酬政策及经济增长政策等。基于供给管理直接关系着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效率,而政府部门直接面向生产者和劳动者,因此政府部门在调控供给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需求管理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难以发挥作用,其原因在于,受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投资需求方面处于对立状态,当区域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地方政府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当区域经济处于萧条期时,地方政策不断缩小投资规模,甚至不作出任何投资行为,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地方政府投资。
2.从投资需求体制角度看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