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格的土地政策:增强保障性住房供地,不得低于住房建设用地的70%,
提高小户型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地比例;严格管制闲置土地,完善闲置土地处置
程序;明确土地出让价格的红线,不得低于当地基准地价70%,且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地价的20%。
4.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首先,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
成4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其次,建立保障安居工程计划,签定《保障性住房
目标责任书》,最后,加大保障房建设资金支持和保障房分配与退出信息公开力
度。
5.加强行政政策:先后出台“国十一条”、新旧“国八条”、“9.27新政”;
派督察组前往各地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实施行政问责制,签订稳定房价
工作责任制。
效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供应管理,加强土地的有效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上涨,遏制了型需求。总体来说,房地产市场在本轮密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房价增速减缓,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得到遏制,土地出让面积出现持续的回落,房地产投资投
机性需求得到抑制,因此,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章 环境、政策与执行:政策调控中的问题分析
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和效果的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
市场在一次次严厉的宏观调控下,房价持续上涨,并没有回归到合理的价位,
这表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还存在着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本章对房地产宏
观调控的环境,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的执行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系
统的分析。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环境存在的问题
1.面临经济环境的压力
经济环境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经济
环境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出发点。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对资源进行合
理调配的过程。在当下经济制度框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反之,则一定会引起经济制度的反弹。其次,经济环境是政策运行的必要条件。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在一定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因此,经济环境的优良深刻的影响政策运行。最后,政策的经济目标和
方向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调控政策中经济政策是主导,因此,政府一定要依据
实际的经济情况来制定和实施相适应的政策。
2.面临社会文化的阻力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心里、大众传媒以及教育文化等因素是房地产宏观
调控政策运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累积的对物质经济的关系,生存的社会条件的经验性反映。主要表现是自发的信念、感情、风俗、习惯以及成见等。当社会心里形成后,人们或接受同这些心里相联系的事物或者是现象,反之,人们会抵制这些与社会心里不相融事物和现象。因此,社会心里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力量,从社会心里环境来看,政策的有效执行的决定作用就是民众对执行政策的承受能力。
3.大众传媒是公共利益要求的反映和表达渠道
政策制定者必须顾及和考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今天的传媒越来越发达政策过程的关注和监督也越来越多。
4.社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是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宏观调控决策者的文化水平直接关乎到房地产宏观调控决策的正确与否,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评估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房地产宏观调控执行者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本身及政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政策执行力度。因此,要加强教育的投入,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保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顺利运行。
5.面临法律及其他制度的制约
浅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效果(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