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充斥国内市场下的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互联网经济以爆炸式的方式在发展, 传统的商业模式被取代,世界已经是互联网经济的世界。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环境下,对于民营企业也是一种发展契机,但是当下国内民营企业更迫切的是需要有质的变革,从国内政策性经济下定制策略,企业本身更要提升产品的底蕴和创新能力,利用互联网制定有效的营销推广方案,建立完善的售前体验和售后服务机制。这是民营企业对国内市场经济的生存需要,也是应对国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一民营企业及电商的概念
民营企业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其产生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对于民营企业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民营”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从狭义说,民间资产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国外资产(境外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因此,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称之为“民营企业”。
“电商”一词是业内人士对电子商务的简称。
在直观概念上,业界将电商划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电商(E-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而广义电商(E-Business)是指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前者集中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交易,强调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外部发生交易与合作;而后者则把涵盖范围扩大了很多,指企业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
从狭义到广义,电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最初的狭义电商概念是由电子商务的先驱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IBM公司又提出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这一广义电商的概念。我国在引进这些概念的时候都翻译成了电子商务。
一、二 国内民营企业国情特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
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
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它在近年来总体上有所恶化。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着制度原因、市场原因。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