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企业文化
(一)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精神财富,是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由企业的器物文化[指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的外观、物质设备、工艺操作等物质性内容]、制度文化[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各种明令的规章制度、奖励方式、信息沟通渠道等]、观念文化[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企业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组成的。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企业的文化意识与历史传统、经营精神和风格等均是企业的一定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含的、作为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的基本信念。
(二) 文化的种类和成因以及不同文化的比较分析
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硬汉型文化;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赌注型文化;过程型文化。
硬汉型文化:这种文化鼓励内部竞争和创新,鼓励冒险。竞争性较强、产品更新快。
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这种文化把工作与娱乐并重,鼓励职工完成风险较小的工作。竞争性不强、产品比较稳定。
赌注型文化:它具有在周密分析基础上孤注一掷的特点。一般投资大、见效慢
过程型文化:这种文化着眼于如何做,基本没有工作的反馈,职工难以衡量他们所做的工作。机关性较强、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任务。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下面我们仅对能代表东西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作一些简要介绍。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
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
美国的企业注重创新和发展。他们的观念是:新的、以前没有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但美国的企业不是没有缺点,有时他们会忽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导致很大的损失。 美国人办事时自信心很强,同时也高傲自大。在美国的企业工作,员工的自信心会得到培养。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崇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
英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比较讲究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不是用优异的管理业绩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加入上层社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墨守成规,冒险精神差。
法国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傲慢、势利和优越感,因此法国人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
意大利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差,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但由于意大利和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松散对企业生机影响并不突出。
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参加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来实现。
企业文化源于社会思潮,要探究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首先就得弄明白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历经三次变迁: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的儒家思想,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三是改革开放后流入的西方思想。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已近百年,但受其理论深度和国民认知能力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并没有在大多数普通民众头脑中扎根。
所以,改革开放前的国民思想实质上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想的涌入,国民一度出现推崇西方思想文化的狂潮,以吃西方饮食为时尚,以穿戴西方品牌衣帽为骄傲,连大学讲授企业文化时都在极力推崇西方思想而找不到中国思想的影子。但由于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国民在西方思想的冲撞下出现双重标准的行事方式。比如有的在人之下积极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人之上又遵循上尊下卑的儒家思想;自己人脉缺乏时要求别人公平竞争,自己人脉丰富时又信奉关系哲学;有的员工要求企业管理者治理企业要“法治”,等到自己管理企业时又极力推行儒家的“人治”等等。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并存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受此影响,中国的企业文化时至今日依然处于一种混沌朦胧的状态而没有沉淀成自身特色,有的甚至连什么是企业文化都没有搞清楚就移花接木地迅速嫁接没有中国人性基因的西方企业文化。
针对西方管理学、企业文化等思想理论缺乏中国人性基因而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败结局,中国的管理学界开始反思,逐渐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中积极寻觅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并出现了以论权者谋为代表的一大批管理学理论和企业文化建设理论,逐渐迎来了中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常回归,中国部分企业开始培育出了能彰显仁爱包容、贵和尚中、求真务实等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如何构建良好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