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脑梗死病理生理分析………………………………………2
二、脑梗死患者药学治疗方案………………………………………2
(一)改善脑循环治疗方案………………………………………2
(二)提升脑保护治疗………………………………………2
(三)加强并发症观察………………………………………2
三、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3
(一)药效观察………………………………………3
(二)不良反应观察………………………………………3
(三)患者教育指导………………………………………3
四、脑梗死患者药学监护模式注意问题制度问题………………………………………4
(一)制度问题………………………………………4
(二)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药师自身的问题………………………………………5
一、脑梗死病理生理分析
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实质上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由于脑动脉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偿功能,因而在长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但脑组织本身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应血流中断的4-6分钟内其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故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损伤期。急性脑梗死的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发生不可逆的梗死脑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即缺血半暗带)。挽救这些缺血半暗带是急诊溶栓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脑梗死患者药学治疗方案
(一)改善脑循环治疗方案
急性期治疗:原则: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梗死范围,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
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发症:梗死灶继发出血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溶栓后再闭塞。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
抗血小板凝集治疗:阿司匹林、抵克立得、氯吡格雷
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