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药房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 基层医院药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及知识结构都不能满足药房管理的需要,影响药房管理质量。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工作只限于调配处方等基础工作,而对于药品管理的必备的专业知识明显掌握不足,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高,如果患者对某种药品提出问题咨询,药房人员不能给出专业的解释或满意的回答,还需求助临床医生,这样造成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其工作性质,基层医院的药房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药房工作只限于调配处方、领药、做帐等,大多基层医院药师知识结构单一,药物信息采集渠道存在较大局限。
2.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基层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奖惩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对药品质量不能定期检查,近效期药品有时没有做到先进先出,特殊药品如毒、麻药等没有按规定保管,药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内部制度不太健全,药品在购进验收过程未履行规范,有的仓库人员对贮存管理不重视,药品的效价难以保证。
3.药房信息化水平不高 基层医院药房经营服务模式一般都是采用窗口式的服务模式,药学信息不畅通,有时院内医务人员对药房一些药品的购进信息、效期药品信息及新特药信息均不甚了解,不便于临床用药,也不利于药品周转。而患者要想了解药房某种药品有无,也要通过在药房窗口询问获取。与一些综合性大医院取药相比,患者在药房取药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排队时间,而且体力消耗较大,这样容易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产生不满意情绪。
药房管理的改进措施
1.提高药房人员素质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职尽责,认识到自己的每项工作都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待患者态度要诚恳、热情周到,要用“心”去服务,让患者感到亲切、心情愉快、暂时忘却病痛[2]。其次要提高专业素质。药师应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不仅具有药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医学、护理等相关知识,并有较高的药物信息采集、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人际交流技能,能更好地与医师、护士沟通,参与合理用药。再次,必须加强药学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自学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到大医院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吸收更多的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务。最后,要吸纳高层次人才。积极吸纳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医院工作,提高医院的实力的同时也提高药剂人员业务水准。
2.完善药房制度,规范化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药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正常有效实施。要借鉴其他医疗机构先进的药房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基层医院的药房管理制度,包括:药品拨进验收制度,药品调剂制度(四查十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退药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同时要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要求从药品报告购进、保存及供应三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到位,定员、定岗,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使药房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药房也要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奖罚制度,根据药房人员的执行情况及量化考评指标,使药房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运用网络管理系统,提高药房信息化水平 网络管理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药房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对全院的医务人员以及病患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以此减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在药品使用中的错误做法,实现医学资源的共享,同时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药房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使医院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机结合并有效控制,同时增强了采购的透明度、安全度[3]。此外,医院药学信息现代化将直接提高临床药师服务的效率,还能节省患者及家属的很多时间。
参考文献
1.田静.海峡科技与产业[J]. 北京: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2014:10
2.韩毅.陈菊英.大连大学日报[J]貌似脑出血的脑梗塞20例分析1992(3)55-57
3.李刚.苏航.李翠.盛国滨.蔡玉梅.李昂.中国医院管理[M]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6
4.胡卫娜.科学中国人 [J]2011年第1期
5.李生海.刘文斌.现代医院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J].甘肃渭源.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