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一.序论
黄酮类化物作为一类广泛受到重视的生理活性物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相当一部分药物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作为药品的总量标准, 对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进行概述,希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二.本论
关于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中,在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各类文献中都有标明,其中有对照品测定法,高效液相法,金属离子络合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其他方法.见表1
1.对照品测定法
约有1/5的药品以药典及文献中收载的中草药,中药制剂自身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对照品,在紫外区测定或经金属离子络合显色后在可见光区测定,除此之外,很多科研工作者以从被测的中草药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对照品,这种对照品法的优点在于对照品与被测物具有相同的结构母核,对照品及供试品的紫外光谱的相似度高,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可重叠。就如吕德屏等以黄芩苷(乙醇)为对照品,在276nm处建立了测定芩栀口服液中总黄酮的方法紫外吸收光谱见图1
图1 吕德屏等样品与对照品吸收光谱图
也有少数科研工作者选择 尝试用非自身成分作为对照组,如李小凤等以斛皮素(60%乙醇)为对照品,于256nm处进行了佛手柑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析。
2.金属离子络合法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羟基,5-羟基或临二酚羟基,则易于与金属盐类如铝盐,锆盐,锶盐,镁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金属络合物。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金属盐试剂有Al(NO3)3,AlCl3等。
2.1黄铜- Al(NO3)3盐络合法,其又分为Al(NO3)3络合法和Al(NO3)3-NaNO₂-NaOH络合法,Al(NO3)3-NaNO₂-NaOH络合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中草药,中药制剂总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法,在药品标准和各类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该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先用NaNO₂还原黄铜,在加Al(NO3)3络合,最后加入NaOH显色,产生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测定。
2.2黄铜- AlCl3盐络合法,其中又可细分为AlCl3络合法,AlCl3-醋酸盐络合法,AlCl3-醋酸盐缓冲液络合法,AlCl3-NaOH络合法,AlCl3-NaNO₂-NaOH络合法
2.3黄铜-ZnOCl3盐络合法
3.高效液相法
本法主要用于银杏叶及其制剂中的黄铜类化合物,在药典规定中,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作为对照品,以三者总量乘以系数得出银杏叶及其制剂中的总黄酮醇苷含量。
3.荧光分光光度法
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目前还不多见,已知桑色素用于铍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很高的灵敏性。当黄铜分子中具有3-羟基(5-羟基)时,可与三价铝离子,铍等离子配位络合显色,成为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基础。桑色素与三价铝离子络合结构见下图
图2 桑色素的结构和桑色素-铝络合物结构图
4.其他方法
胡钢亮等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已知总黄酮含量的样品在1100—2500nm处扫描建立样品数据库,以改进以偏小二乘法建立预测数学模型,对预测样品进行分析,结果预测与高效液相法值的相关系数为0.973,结果准确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刘斌等以黄芩苷为对照组,采用盐酸-镁粉反应显色后,在431nm处测定苦参汤有效部位的黄酮总含量。
还有一些学者将薄层扫描法,单扫示波极谱法,共振散色光谱法,黄酮-氢氧化钾显色法等方法应用于中草药及中药制剂中的黄酮含量测定。
三.结论
黄酮类化物作为一类广泛受到重视的生理活性物质, 其生理活性显著,品类繁多,这就决定了在测量中草药和中药制剂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较多,文中对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一些概述,希望对其他研究及应用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具体测量的样品,选择严谨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
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