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黄芩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抗菌作用及其显著。黄芩主要发挥药效的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目前随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黄芩类提取物被赋予现代化的制剂剂型。
1.黄芩的简介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已经有数百年的药用历史,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黄芩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4]。
2.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介绍
2.1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
黄芩之所以有着强大的药用价值,主要是因为黄芩药材本身含有的多种药用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有以下几种。
【化学成分】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3.6%~6.2%)、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新素(skullcapflavone)I和Ⅱ、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2',5,8-三羟基-7-甲基黄酮、2’,5,8-三羟基-6,7-二甲基黄酮、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5,7-二羟基-6-甲氧基双氢黄酮、5-甲氧基-7-羟基双氢黄酮、白杨素(chrysin)及千层纸素A(oroxylinA)等,尚含挥发油、氨基酸、甾醇、萜类、微量元素等。
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与根的新老、贮存及不同炮制方法有一定关系。如子芩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15.61%,枯芩为10.03%;采收晒干后即测定其黄芩苷,含量高达9.2%,而商品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一般低于6.2%,表明在贮存过程中有相当量的黄芩苷被黄芩酶水解;粘毛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按下列顺序依次递减:生黄芩片>蒸黄芩(清水蒸30min)>婵黄芩(沸水烫3~5min)>煮黄芩(沸水煮10~15min)>冷浸黄芩(冷水浸12h)>炒黄芩>黄芩炭。造成上述成分含量降低的原因除酶解作用外,还与高温分解破坏及水浸、水煮流失有关。
2.2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黄芩苷
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
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
5,2′-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 5,2′-二羟基-7,8,6′-三甲氧基黄酮
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 5,2′-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
2.3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醋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成棕黑色。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药材外观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色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黄芩苷的提取多采用水煮提,加酸沉淀的方法。
2.4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及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从黄芩中得到的多个2'-OH黄酮类化合物Epstein-Barr(EB)病毒均有强抑制活性。
2.抗变态反应黄芩苷及黄芩素能减少抗原抗体反应时化学递质的释放量,从而抑制变态反应,以黄芩素的作用较强,并有一定的抗组胺和抗乙酰胆碱作用。黄芩及多种多羟基双氢黄酮并能显著抑制抗原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3.镇静与降压作用黄芩及黄芩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有关。
4.利胆与解痉作用黄芩及黄芩苷有利胆作用;煎剂及酊剂可抑制在体犬小肠,汉黄芩素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小肠痉挛。此外,尚有利尿、解热、抗凝血、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抗炎、镇痛、解毒、抗肿瘤、保肝、神经保护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3 含黄芩制剂的种类和特点
目前随着中医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黄芩的临床应用不仅仅限于黄芩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使用。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黄芩根部位进行提取分离,得到浓缩后的黄芩提取物,并将其与现代的给药形式相结合,制成各种剂型应用于临床患者,满足了不同患者、不同适应症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和黄芩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常用的黄芩新剂型主要有柴黄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注射液等。(1)柴黄口服液为棕褐色液体,主要成分为柴黄、黄芩。主要用于轻、中型风热感冒引起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2)银黄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炎,口服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其用法要用开水冲服,一次一支10ml—30ml,一日三次;小儿酌减。(3)双黄连口服液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嗽,咽痛。方中金银花、连翘既能疏散风热以解表,又能清热解毒以利咽;再加苦寒之黄芩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以止咳。三味药共奏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4)清开灵注射液,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于上述证候者。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
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3)(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