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黄芩的制剂在临床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型的黄芩制剂相继研究和应用于临床,这对含黄芩制剂的含量检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关黄芩甙的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薄层色谱
— — 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中紫外法以其灵敏,简便快速,准确而成为许多中成药.尤其是液体制剂首选的含测方法。但据文献报道,紫外法测定黄芩甙尚存在一定问题。如采用药液直接测定往往其他成分干扰严重,采用加酸沉淀,细小沉淀易随弃去的离心上清液丢失,造成涮定结果偏差。为此 ,许多制剂改用薄层扫描法。
4.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实例
例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济南(时延增、单卫华等)进行对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甙的测定方法概述,进行了紫外法测定黄芩甙的研究。采用加酸沉淀,滤取黄芩甙后直接测定,克服了上述缺点。经对柴黄口服藏、银黄口服液、双黄连日服液及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可有效地去 除其他群药干扰的影响。且操怍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为控制黄芩制剂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方法。
1 .仪器与药品
仪器 ;uV-265Fw紫 外分 光光 度 计 (日本 岛津 )。对 照品 :黄芩甙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柴黄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及清开灵注射渡均为市售。试剂均为分析纯2供试样品豆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样品藏的制各:精密量取柴黄口服藏、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注射液各lm 1.每个样晶各取3份,置小烧怀中,精密加入水1毫升,捂匀,加盐酸调PH至1~ 2.自然过控.沉淀用乙醇溶解并转移至250m 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滤过-弃去初滤液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转移至5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 ,作为样品供试液。 空白对照蔽的制备 t四种中成药中柴黄口服液由柴胡、黄苓 组成 ;银黄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组成 ;双黄连口服液含有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滑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组成。因此将以上四种成药除去黄芩,其余群药按处方比例及制备工艺制成阴性成药 .同上述样品供试涟制各处理.得空白对照渡。
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 重现性. 黄芩及其复方制剂由于自身组分复杂且药味较多,所以建立一种完善的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苓药材中黄芩甙古量较薄层扫描法简便、快建、灵敏度高。但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由于其他成分干扰严重等同题,救多采用薄层扫描法‘。本文采用加酸使黄芩甙沉淀.滤取黄萃甙后紫外分光光 度法直接测定.经对柴黄口服液、银黄1:3 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注射渡进行了黄芩甙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分别为i0 0.06 (n一 3)、9 9.4E; (n一 3)、98.91 (n一 3)、96.13 (n一 3)表明本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且无其他成分干扰的优点,适用于含黄芩中药液体制剂的质量控制 利用黄苓甙 的性质加酸至 PH=1~2进行沉淀,可有效地排除其他成分干扰;采用自然过滤可避免黄莓 甙细小沉淀易随弃去的离心上清渡丢失.造成操作中的损失。并对样品取 样量进行了考察.实验中发现,取样量增大测定结果偏循分析是由于黄芩甙在PH=l - - 2 的酸水中仍有一定溶解度经试验.取样量}加水}.漏PH一 1~ 2,即可 完成整个测定。
例2.潘明老师HPLC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黄芩苷有两个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78nm和315nm,因为双黄连口服液中另一主要成分绿原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6nm,为保证得到良好峰形,仍采用278nm为检测波长。黄芩苷为黄酮类化合物,有多酚羟基结构,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稳定,一般将pH控制在3-4之间。原实验用冰醋酸调节pH,但醋酸有易挥发不稳定的缺点,所以改用0.4%的磷酸溶液(低浓度减少磷酸盐对色谱柱的侵蚀),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 )。
条件:
色谱柱:C18(250mmX4.6mm,5μm );
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 )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柱温:室温
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样品含量的测定方法:取样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1.专属性实验
空白溶液:甲醇-0.4%磷酸(50∶50 )
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量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制 成0.1mg/ml溶液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双黄连口服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超声波处理20min,放置至室温,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不含黄芩苷的阴性对照供试品溶液制备:原则上需要,制备复杂,本实验不做取上述溶液分别进样,测定,观察在相同位置上是否有与标准品溶液对应的峰,表明空白对照无干扰
例3.银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测定。(药物分析第三版主编齐永秀素材)
①黄芩苷双波长等吸收点的选择因黄芩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6nm,所以将276nm固定为测定波长。配制金银花提取物水溶液(约10ul/ml)以0.5nm为间隔,选择参比波长。测定结果以276nm与255nm波长相组合较为理想。另配制10ug/ml、15ug/ml、20ug/ml、35ug/ml浓度的金银花提取液,在276nm、255nm波长处进行测定。又取不同批号的金银花提取液在276nm、25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表明,在上述波长处均可得到等吸收点。
薄层扫描法薄层扫描法是用一定波长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有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薄层扫描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因而适用于中药制剂的分析。薄层扫描虽然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但它可以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补充,用于无些外吸收,或不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组分,如人参皂苷、贝母生物碱等。
(1)检测方法有吸收测定法和荧光测定法两种。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组分,可以在200~800nm范围内采用吸收测定法测定。有荧光的组分,可选择好激发光波长(入ex)和、发射光波长(Am),用荧光法测定。荧光法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和线性范围窄等特点。
(2)测量方法有反射法和透射法两种。反射法是将光束照射到薄层斑点上,测量反射光的强度;透射法则是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反射法灵敏度较低,但受薄层厚度影响较小,基线较稳,信噪比较大,因而使用较多。透射法受薄层厚度影响大,且玻璃对紫外光有吸收,所以实际应用较少。
5.小结与展望
黄芩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 以上三个例子主要体现黄芩素和黄芩苷是黄芩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和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元、保肝、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建立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类活性成分因为结构复杂和成分的多样性给分析检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黄芩制剂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定性和定量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
2.
陈仁寿.《新编临床中成药学》:科学出版社,2012.09
3.石墩琴 ,等.中成 药 1992;14(5)
4.张中苏,等.药l物分析杂志j95;15f4’;51 3 李学斌.等.中成药 l992I14[8):l6
4 橱桦,等.中国中药杂志,l991_l6(8):474
含黄芩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3)(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