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器械[1]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把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2.1 第一类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普通的外科手术刀剪、敷料等。
2.2 第二类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医用缝合针等。
2.3 第三类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各种注射器、输液器、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
二、简述我司医疗器械的品种及用途
1. 本人目前从事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工作于珠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血液净化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为尿毒症、肾衰竭、农药中毒、肝炎、红斑狼疮、炎症等患者。因公司产品用于人体全血灌流,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为第三类器械,使用风险较高;故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避免微生物及异物引入产品中。公司产品为最终灭菌,灭菌方式有辐照灭菌及湿热灭菌两种形式,灭菌后是否可达到无菌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核查
公司产品引用ISO13485:2016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公司每年定期开展管理评审[3-4]工作,评价公司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及提出完善及改进;另公司组建质量管理与评价部门,对体系的日常运行进行检查;公司每年组织2次内审员自查活动,对各职能部门的体系日常运转进行自查。在这种“多管齐下”的管理模式下,我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较好。
(二)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的控制
1. 人(人员)
1.1 在GMP管理的六要素中,人是最大的污染源。故人员的管理及控制显得尤其重要,从新员工入职的培训开始就必须把质量意识灌输给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及再培训。从之前“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这个观点转变到现在“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说明了人员操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我司在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方面,实行“一次做对” [5]的管理理念,即使用正确的方法第一次将事情做正确,避免重复多次操作产生的风险。
2. 机(设备)
2.1 设备正常运行是产品产出的基础条件;所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严格执行。设备可设置自动化程序的,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操作导致的差错。如:热水罐内温度及液位的控制,宜采用自动化手段进行控制,避免手动操控不及时出现异常。
3. 料(物料)
3.1 生产使用的物料,必须确认物料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同时需确保物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及使用符合工艺要求。
4. 法(文件、法规)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