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小”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
当前社会,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是指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衔接,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连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总之,实现幼小的幼小衔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失,存在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片面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儿童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致使他们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从而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
2、家长的局限性大,对幼小衔接形成阻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观念陈旧,通常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抑制天性。家长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衔接缺乏积累,存在突击衔接
实现幼小有效衔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击衔接,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实现幼小衔接,反而会使得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忽视了幼小衔接的双向性,存在单向衔接
论“幼小”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