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合理的。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这非常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
荷兰著名文化史学家、预言学家胡伊青加,再其开创性的名著《游戏的人》中,从社会文化史的多个方面,对游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基于游戏的主要特征,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一种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受限制内的自愿活动或消遣,遵循自由的接受但绝对应该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同时伴随着紧张、喜悦的感觉和“不同于平常生活”的意识。在游戏的若干本质特征中,有以下几个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一、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老师强迫下完成的,是幼儿自愿去参加并且喜欢的一个活动,其活动过程中幼儿表达出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性。游戏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幼儿往往是满足于这个游戏的过程,不应该给幼儿施加任何的压力且也要强调规则性,不可盲目的让幼儿太过随意的玩耍。
平时生活中我看到小班的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找大脚》,这个游戏呢就是用一些纸块上面画好多大脚印,让幼儿跳的同时踩住脚印,有些是两只脚有些是一只脚。我看到整个过程幼儿玩耍得非常的开心,完全的融入这个游戏活动,他们不在乎结果怎么样,只去体验这个过程给他们带来对的快乐。这个游戏不仅让幼儿体验到“跳”给他带的快乐,同时发展幼儿的体育的弹跳能力。整个过程幼儿是非常满足的,同伴之间也是相互吸引,起着非常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
幼儿游戏不是主观臆断或空想,而是客观世界为依据,是生活的写照,反应知识经验。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情节、游戏中的规则及行为方式等均具有社会性特征,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幼儿渴望和参与成人 的社会反映。然而幼儿并不能完全的模仿成人现实生活的样子,他们是有特有的想象力的,在成人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想象,把他变成幼儿自有的东西。
就比如我班里 的孩子们,平时我观察他们发现他们有的小朋友会做一些大人的动作。有一次我发现有个小女孩,她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区域活动时扮演了妈妈,她照着镜子在那里擦小脸仿佛还在嘴巴上涂抹什么,我当然觉得好奇啦吗,我就去问她在干什么,她告诉我妈妈在家时每天早上晚上都在擦脸和抹嘴巴,我也要和妈妈一样变得很漂亮,还说着一些什么魔法口令。当时我还比较惊讶的,不太理解为什么小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就去和同事交流这个事情。后来才理解到了是因为什么,原来是小孩子本身是有很强烈的模仿意识的,其次在区域活动时她们进行的是角色扮演,而她扮演的是妈妈,正好就好她对妈妈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举动在角色扮演游戏是表演出来,这个就是她对她妈妈的动作的一个理解。我发现了幼儿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她们会加以自己的想象丰富整个世界,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和自己想象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经常就会让人感觉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也会觉得这些小孩子想法奇特,甚至可能会不太理解他们的这些想法,不过没关系那是幼儿们特有的特点也是他们专属的东西。
三、游戏是使幼儿感到愉快的活动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