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师为了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插入一些与表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使学生只顾新奇而忘记所要表现的实质问题,分散了注意力,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局面。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依靠软件表面的花哨,而是要靠教学内容内在的深刻性和启发性以及问题的编排、情境的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等。当学生能把通过教学课件的感官刺激得到的刹那间的兴奋,转化为通过自己思维活动成功获得的心理满足时,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才算达到了真正的成功。
2.照本宣科,千篇一律。
所谓照本宣科的教学即是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重点难点就将整节课的教案或黑板都搬进课件,这其实是课本搬家的电子书,无非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照原样搬到计算机屏幕上,授课过程中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对于教学,这样的课件一点用处都没有。因此,用电子课件作为黑板、投影,甚至课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会造成“现代化教育”的假象。
3.信息超量,漫无边际。
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这样的课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略了授课计划中的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把现代教育技术中内容丰富的优点变成了“现代化垃圾”。
4.重效应轻效果。
重效应轻效果反映在两个方面:
其一,重制作轻应用。教师在制作教育教学课件的时候,经常会错误认为“只要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课件稀缺。
其二,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拿到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入场券,而对于教学课件的实际应用情况欠考虑。
(三)小结
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要为用而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人与机的对话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持久性、延展性,必须从学生心理、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扬长避短,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和做笔记。同时,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对演示内容和时间随时作调整,这样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效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教育技术,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没有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是万能的,在谈现代教育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手段。对于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很少再用粉笔,很少再用传统绘画工具在课堂上进行绘画示范的现象应避免。其实,各种教学技术手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例如,在教师方面,教师的传统绘画细腻的表达以及示范的作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取代不了的;在学生方面,电脑绘画同样不能取代传统绘画,传统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更容易细致地表现学生的情感活动,体现学生的审美趣味。因此,我们应该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手段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给教育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还在实验之中,不少问题还值得去探索。正确看待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这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