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收集——变废为宝
老师带领幼儿去地上捡拾掉落的竹叶,将吃剩的橘子皮晒干收集起来等方式获取一些中药材。通过家园合作,让有条件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中药材。老师和幼儿一起将药材分类装好,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给药材标记上名称,即通过绘画来给这些药材标注上他们念得出的“文字”。如:枸杞。孩子们会画一只小狗,和一面旗子。来组合认识中药名称。
2.材料投放——灵活机动
由于早期经验、个性特点以及生理特点等原因,幼儿的发展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在提供材料时要尽可能考虑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根据幼儿对游戏进行了解适应的过程中分层提供材料,如下表所示:
阶段一 中药包、中药罐、小篮子、3种中药
阶段二 小篮子、中医服装、中药罐、中药汤包,中药包、扇子、五种中药
阶段三 包中药的纸、秤、中药罐、中医服装、扇子、自制中医书、八种中药
阶段一:游戏观察期。
使幼儿对中医进行入门了解。知道中医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药材:中药。
阶段二:游戏体验期。穿着中医的传统服饰,进行角色选择与分配,进行有趣的看病游戏。并知道制作中药的过程,体验从采集到出售中药的整个过程。
阶段三:游戏丰富期。在进行了一系列传统的看病治病游戏之后,能对游戏进行合作创新,拓宽玩法。能对游戏进行回忆总结与分享,说说自己在“姚氏中医”里的故事。
游戏分阶段投放材料既能让孩子循序渐进的了解中医文化,也能让孩子不断的充盈对中医的兴趣,并有步骤的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能自主的调整游戏难度,在“掂一掂脚就可以够到的情况下”玩的有进步,玩的有乐趣。
3.材料更新——拓展游戏的内容和目标
(1)中草药的更新。当孩子们非常熟悉已提供的中药后,我们会对中药的种类进行更换,来丰富幼儿对中药的认识,促使他们对姚氏中医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2)其他材料的更新: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对部分玩得较多,容易损耗或损坏的材料进行及时补充,对那些孩子在游戏中几乎不会用到的材料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减少。
(四)游戏预操作
学习操作技能
对于一些较难掌握且幼儿自己无法习得的技能,我们需要在准备期间开设一些学习性活动,使幼儿掌握并能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
如:在中班手工活动《包一包》中,老师通过出示图片,比较两幅图片的差别,请孩子们说出造成差别的原因,然后教师总结出整理的好方法,并出示包好的纸包让幼儿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后产生了兴趣和疑问,教师则开始分步示范纸包的折叠步骤,并将桌子上的小物件都整理在纸包中,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折的重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于折纸掌握起来困难的幼儿,教师口头复述折纸包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思考将纸包折整齐的关键,最后完成作品。
这项活动通过具体的示范操作,幼儿的模仿学习,来使幼儿掌握包东西的技能,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学会将这一技能延伸到区域活动“姚氏中医”中,更激发起幼儿对区域活动操作欲和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另外我们发现虽然现代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最传统的秤了,但是在中医的活动中,秤还是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并且秤也是孩子们可认识和有价值的一种工具。我们通过开展《小小玩具秤》这个科学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去认识秤这个有用的工具,还能让孩子体验到关于杠杆的科学原理。
活动目标定位:
1.发现小小玩具秤的活动原理。
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以“姚氏中医”为例(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