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听课者要学习执教者在引导方法运用上的多样化、个性化,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许多幼儿需要用反语来刺激,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很调皮但是很爱表现的幼儿,明明没有集中注意力,教师却用“恩,xx就听得很认真,他待会儿肯定知道怎么画”,这个幼儿马上坐好,并且很认真的学习。
2.学体态运用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教学活动中执教者体态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听课者要积极学习执教者富有感染力的言行举止。
3.学回应方式
执教者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听课者要积极关注执教者的应答语言,包括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鼓励的肯定式应答,如“你真会动脑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经验上的升华的提升式应答;教师给予幼儿相关的知识延伸的拓展式应答等。
4.学问题设计
有效的提问是幼儿良好学习的开端,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拓展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智能等。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问题。听课者要积极学习执教者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方式。如把“小鸟开心吗?”变成“你从哪里看出小鸟开心的?”
(四)听得见幼儿:归纳演绎——活动中的发现
索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基本的。教师要善于从活动中的现象归纳出什么是适合幼儿的,幼儿是怎样的,然后演绎出新的方法。例如现象:在中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记录表运用了文字的提示语,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与记录这一—归纳:我们可以知道中班幼儿识字量不多,思维具体形象,要以生动形象、幼儿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传达意思——演绎:下次活动我们可以采用用图示来传达信息的记录方式。
(五)听得见自己:举一反三——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在听课后要善于总结与反思。教师要把自己听课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可借鉴的思维方式与技能技巧,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举一反三。例如许多优秀教师,他们对小孩子的回应是非常有效精彩的,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他们说的话,而是他们说话的方式,学习如何将幼儿的回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不是一味的重复幼儿的话语。
有效地听课就是一个用脑做“听力”的过程,只要教师抱着评价与研究的心态去听课,善于分析活动中的各个因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一定能够收获很多成长,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巨野.我们应怎样听课、评课[Z].素质教育,2008.11
[2]黄文茹.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听评课[J].魅力中国,2011.6
[3]钱颖伟.怎样评课是“好评”[Z].上海市学前教育,2008.5
[4]徐建军.幼儿园教师该如何评课[Z].中国幼教网,2008.2
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水平,探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能折射根本。《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因此,活动中的每个幼儿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而执教者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得到听课者的关注。执教者的一些精彩的语言,或者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值得教师学习。例如在一次《蔬菜紫菜饭》的活动中,教师让每一个幼儿选一张自己喜爱的蔬菜标志,但是教师不小心把自己的教具(大标志)与幼儿的学具混在一起了,一名幼儿拿了教师的学具,教师发现后,说“我能下次给你大标志吗?”教师没有马上强迫幼儿换成小标志,而是先询问幼儿的意见,征求同意后换回标志。从教师简单的一句话中,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幼对许多幼儿教师而言,听课就是一支笔加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目的。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