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中争抢玩具现象的观察分析
[摘要] 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最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它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彼此之间的相处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学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出现的争抢玩具行为尤为突出,一方面,这是因为幼儿阶段儿童客观的心理特点所导致;另外一个方面,也与当前的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现状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去剖析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对幼儿争抢玩具行为的特点和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是改善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通过文献^^文档、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目前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相应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研究发现:幼儿在争抢玩具的行为,多发生在游戏环节,同性别幼儿之间的争抢更为普遍,语言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合理制定规则并开展讲评活动、提升教师素养,积极进行指导、改变家长观念,营造好的氛围则是更好地解决幼儿争抢玩具行为的三个主要措施。
[关键词] 游戏活动;争抢玩具行为;教育策略
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是幼儿园教育时期内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是幼儿发展到特定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点,通常情况下,幼儿对于玩具的争抢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或者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习惯和方式。虽然我们不提倡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外在表象都是负面和消极的,如果全面地去审视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理性地去分析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特点,辨析导致这一行为出现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结局措施,是更好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幼儿社交环境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在这争抢玩具的现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幼儿在针对玩具方面的表象情况,并分析我国幼儿教育在对幼儿这争抢玩具现象方便的的教育状态以及目前教育的缺失,另外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得通过这种教育方法不但可以解决幼儿之间的茅盾,而且环节。
一、幼儿争抢玩具的具体表现
对XX幼儿园(小二)班幼儿进行观察发现,这40名幼儿在争抢玩具过程中具体的表现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表1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争抢玩具的具体表现
经常争抢玩具,产生争执,有强烈的攻击行为 不和他人争抢玩具,但会把玩具据为己有 很好的完成游戏,不争抢玩具
人数
比例 22
55% 14
35% 4人
10%
由表1的数据能够看出,在40名幼儿中,在游戏过程中和小朋友经常争抢玩具并发生争执,有着强烈的攻击行为的幼儿是22人,占总人数的55%;不和他人争抢玩具,但会把玩具据为己有的是14人,占总人数的35%;在游戏中能够很好的完成游戏,不和他人争抢玩具的是4人,仅占总人数的10%。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目前,幼儿在和同伴的活动和游戏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争抢行为,而幼儿在活动中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争抢行为主要表现(下面的这些内容和表1中的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争抢玩具过程中孩子的抗拒心理尤为突出
在对幼儿争抢玩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拒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对该班幼儿争抢玩具行为中的30个事例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争抢玩具时抗拒心理。
通过表2的数据能够看出,在所观察和记录的30例幼儿争抢玩具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抗拒心理的是4次,占总比例的13.33%,偶尔表现出抗拒心理的是11次,占总次数的36.67%,普遍表现出抗拒心理的则是15次,占总次数的50%。
幼儿游戏活动中争抢玩具现象的观察分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