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争抢过程中的大部分幼儿具有“反抗者”形象。具体来看,有些孩子不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先拿到的玩具,更多地是将玩具据为己有。不理会其他孩子想要一起玩的想法,而教师在进行了干预之后,这类孩子也会被动地依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然而,对于剩余的玩具有着更强的占有欲,保护意识也会相应的增强。
表2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争抢玩具的抗拒心理情况
没有表现出抗拒心理 偶尔表现出抗拒心理 普遍表现出抗拒心理
次数
比例 4
13.33% 11
36.67% 15
50%
(二)争抢行为更多地发生在集体游戏中
在所观察的30例幼儿争抢玩具行为中,发生在游戏区域时的争抢行为是22次,占总次数的73.33%;发生在美工区域的有3次,占总次数的10%;发生在图书区域的是2次,占总次数的6.67%;发生在益智区的则是3次,占总次数的10%。
通过以上的数据能够看出,游戏区域是幼儿争抢行为发生次数最多的区域,幼儿在进行集体游戏时,更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行为。游戏区最容易发生争抢行为的原因就在于幼儿在这个区域中有着最多的互动。一方面是因为这区域的活动材料较之于其它的区域而言要丰富的多,幼儿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并以之为中介与同伴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就在于这个区域能产生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幼儿在游戏情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持续的互动。
表3幼儿争抢玩具行为发生的环境分析
游戏区域 美工区域 图书区 益智区
次数比例 22
73.33% 3
10% 2
6.67% 3
10%
(三)同性别幼儿的争抢次数更多
通过表4的数据看出,在30例幼儿争抢玩具的事例中,发生在两个男孩之间的是17例,占总次数的56.67%;发生在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是3例,占总次数的105;发生在两个女孩之间的则是10例,占总次数的33.33%。
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在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中,同性别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更为普遍和突出,尤其是两个男孩子之间,更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行为。男孩和女孩之间出现争抢玩具行为的次数相对较少。
表4幼儿争抢玩具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男-男 男-女 女-女
次数比例 17
56.67% 3
10% 10
33.33%
(四)“不了了之”是幼儿争抢行为最常见的结果
通过表5看出,幼儿的争抢玩具行为,最终以单方得利而结束的事例有8次,占总次数的26.67%;以两败俱伤而结束的则是3次,占总次数的10%;以双方互惠而结束的则是5次,占总次数的16.67%;最终不了了之而结束的则是14次,占总比例的46.67%。
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幼儿在争抢玩具行为发生后,最常见的结果就是争抢事件的不了了之,其次则是单方得利,两败俱伤和互惠互利的情况相对少见。这也说明,幼儿在该年龄段的心智并不成熟,很多争抢玩具行为的出现都是随意出现的幼儿对于最后的结果也没不会太过在意。
表5幼儿争抢玩具行为的常见结果分析
单方得利 两败俱伤 双方互惠 不了了之
次数比例 8
26.67% 3
10% 5
16.67% 14
46.67%
二、幼儿争抢玩具的原因分析
导致幼儿出现争抢玩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些原因是因为幼儿自身年龄特点所客观存在,而有些则是幼儿生活环境所导致的,总体分析,幼儿争抢玩具的原因主要从幼儿自身、教师要求和家庭环境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幼儿游戏活动中争抢玩具现象的观察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