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很喜欢孩子,根据我从事幼儿教育5年来对孩子有一点了解,决定在提高一下自己的幼儿教育知识,我选择报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继续深造学习。
现代学前教育要结合《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少年儿童法律保护》、《幼儿园环境创设》还有四大领域教育等来教育幼儿。根据我学习到知识对幼儿入园适应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分析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适应能力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方面,这些问题可以统称为幼儿入园适应障碍,多发生于学龄前幼儿。不少幼儿入园时总是依在家长怀中,不肯下地,不肯到教室去,不肯让家长离开,否则就哭闹不止,甚至倒在地上打滚,哄也不听,抱也不肯,要妈妈,要奶奶,要回家;一个孩子哭起来,别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幼儿园共同关注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避免入园适应问题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尽量缩短入园适应期,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及社会学者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情感问题
入园适应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情感上的不适应。幼儿到幼儿园后,与其交往的对象是陌生的幼儿和教师,他们要一起游戏、上课、进餐、休息,于是感到害怕、孤独、没有安全感,进而产生分离焦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幼儿在幼儿园没有安全感,到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中午也没有妈妈陪着自己休息,没有了妈妈讲故事,没有了爸妈的呵护和关爱,孩子一天的时间都要和爸妈分离,对家人产生强烈依恋。
(二)人际关系问题
家庭与幼儿园是两个不同的社会机构,因此有不同的规则与组织方式。从孩子的角度,他们比较直观地先感知到的是人员与环境的不同;其次才是行为规则的变化,同一个班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带着各自家庭的教养方式的痕迹。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的人际交往具有开放的特征,则意味着孩子在入园前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人群与各种环境、场合,也就更有可能获得多种有关适应环境的经验,有更多机会在家庭外部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体验,这样的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他用于适应的图式就相对较多,应对新环境时,大多的适应内容通过已有图式进行同化就能解决,需要通过调节(顺应)才能适应的内容的比例就相对少,适应得就比较快,在适应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人际交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则在入园适应阶段,大多数适应的内容要靠调节(顺应)来完成,因而往往带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并可能出现生理反应。如表现为幼儿抵触、回避或不与教师同伴亲近,常常独来独往,教师有意想和她亲近他就表现为不理不睬、目中无人。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