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的思考
学前儿童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基础期,爱模仿,所以身边的人的行为习惯会对幼儿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攻击性行为是很消极行为它不仅会伤害身边的人,还会使自己本身得到较多的来自外环境的否定,对幼儿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发现,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一般在社会交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并且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幼儿心理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将来可能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如何及时正确制止和预防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一、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
1、教育方案要科学恰当
幼儿教师教育方案的选择,也能影响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解,选择有正反面角色的绘本,让幼儿选择应该怎么做,可以提问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学习的大环境中,使其明白道理和学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也要学会在幼儿出现一些行为时及时更改和调整教育方案,通过教育教学让幼儿更好的从中学习和反思。
2、.以榜样的言行去影响教育
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幼儿能间接从教师和同伴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或者在其他小朋友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的时候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幼儿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得到认可的,错误的行为是要负责的并且能认识事情的好坏,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让幼儿从中学会约束自己。
3、.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合作,教师可以咨询和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并且给出合理及恰当的建议,共同帮助幼儿从家庭再到学校的环境中得到改变和学习,家园共同合作。
4、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诱导
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个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只重视个别孩子,避免出现差别对待,尊重个别差异;在教室环境创设,应当合理分布区角,避免太拥挤,可以减少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出现,在玩具摆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玩具的数量和种类,尽量减少因为外在环境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5、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的思考(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