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给学生树立了榜样。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这样可以让教师以身作则,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内接触的人主要是其他小朋友,所以教师也要将一些日常表现比较好的幼儿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将他们作为学习的对象。此外,为了使幼儿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手段,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来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培养幼儿的道德修养。
(二)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做好关键阶段的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幼儿晚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正确对待刺激,有利于幼儿行为的培养。如 3~5 岁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如面部表情、语言以及情境的设置等,使得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加多样的德育^^文档,如幼儿歌曲、动画等,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现较好的幼儿,担任小组的组长,组长带着相应的组员相互帮助。小组长在日常的吃饭和游戏中,遵守幼儿园的相关规定,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监督组员的日常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如果组员存在违反纪律的现象,组长可以进行规劝,必要的情况下,告诉教师。另外,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融入到幼儿的世界,成为幼儿的朋友,在德育工作开展时,应当有耐心和爱心,多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通过肢体、语言、微笑等多样形式,肯定幼儿的表现和成绩。因此,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做好关键阶段的教育工作。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并要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较难取得实效的内容。幼儿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还要积极发挥家长的合力作用,以期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生活与实际的联系,强化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教会幼儿正确的行为,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行为再次出现偏差,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幼儿行为的纠正,对于幼儿的错误不够重视,导致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工作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环节,结合幼儿的具体行为,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将德育教育和游戏活动有效结合,更加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例如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发放餐具,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在进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剩饭,在就餐结束之后,需要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使幼儿养成独立的习惯。在午睡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能够自己脱衣服睡觉,并且将脱下的衣服整体叠放,起床之后自觉整理床铺,加强幼儿自理意识的培养。再如幼儿教师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家长在带着幼儿出门时,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使得教师教育和家长行为有效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和联系,提醒家长注重自身的行为习惯,从正面给幼儿以影响。通过结合生活,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有效结合,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家长是幼儿启蒙的第一教师,幼儿出生之后,受到家长言行举止的长期影响。因此,家长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注重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改善不良的习惯,和幼儿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立体化教学
当前学前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