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游戏开始于幼儿的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应当由幼儿自己提出,角色应由他们确定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宜的帮助是必要的。此外,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是需通过观察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需要那些帮助,给予及时的帮助。
3.教师发挥游戏中有效指导者的作用。儿童应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是消极的,恰恰相反,教师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介入支持策略。幼儿也会在教师的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益匪浅,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教师在游戏中的方式、方法、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从而从游戏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快乐。
(二)合理选择材料和分配区域
1.游戏准备要尽量简单,教师的精力有限,尽可能利用雪花片、橡皮泥等牢固、耐用、开放度高的材料供幼儿游戏时使用;幼儿的能力有限,材料不宜过多,够用就好;区域牌的制作不需过早,区域设置是否合理,要等待幼儿游戏的验证;环境布置不需尽善尽美,便于幼儿操作即可,随着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他们会使空间越来越丰满。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把区域分好,能用现成的材料就尽可能地用现成材料,如最先成型的可以是建构区和美工区,只需要将笔、纸、剪刀、浆糊等材料集中放置到一起,再在墙面上制作一个简单的作品展示区,美工区就自然形成了;将积木集中放置,在墙面上陈列玩具图纸,玩具柜面上让幼儿陈列作品,建构区就出来了。
2.游戏环境要相对稳定,幼儿专注的游戏,需要熟悉的环境、材料和内容。如果环境、材料如走马灯式地变化,教师疲于应付,幼儿也无法静下心来,真正进入游戏状态。学期初创设的环境要能基本满足一学期的使用,活动区的设置要尽可能涵盖五大领域,有充分的机会供幼儿自主选择;桌面与墙面的布置相结合,区域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幼儿熟悉环境,尽快进入游戏状态,尤其是运动性活动区,要进行总体规划,避免不必要的反复移动。学期中,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完善环境与材料,逐步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使幼儿的游戏越来越有氛围,越来越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三)开发室外游戏场地,合理布局室内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是幼儿游戏的空间,游戏场地的质量是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游戏场地,游戏也无法开展。游戏空间不足可能导致游戏开展不顺利。
1.利用室外自然条件,创设室外游戏新空间。幼儿园应根据自己幼儿园室外场地的具体情况挖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发室外游戏空间。比如,在五色花幼儿园中有一个大的高台,中间种了几棵小树,据老师们说这个台子上原来铺的是泥,因孩子们总是爱上去玩,弄得鞋底都是土,又跑到教室里来,搞得教室地面上全是泥,弄得教室都不好打扫所以春天时就铺上了石板。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就可以利用高台上的树木,组织幼儿认识树的颜色,形状及材质等。还可以利用园里的小树和石桌作为障碍物,组织幼儿玩一些提迷藏的游戏,让幼几体验捉迷藏的乐趣。
五色花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幼儿园的周边空地,步行街广场,公园广场等,这些 地方场地大,可以开展一些室外民间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 “跳房子”等一些 戏。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周边社区、街道等场地来开展游戏。
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改进策略(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