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然而,必须提出的是,作为一种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以上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解释,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一旦将这一认识转化为实践时,偏差和误解便会产生。游戏的教育化,容易将教育的功利性、严肃性带入游戏;教育的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育。这样一来,游戏和教育仍然是对立的两极,两者的结合没有实现。事实上,偏差和误解发生在前者。所以,我们还是要将讨论限定一个范围,提出一个前提,即游戏的教育化是在幼儿园教育的大背景中认识的,教育对游戏的关注,指的是对游戏的客观条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比如:由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谋求教师对游戏的支持和指导,并不是在游戏过程中引进由教育规范带来的教育的严肃性,而应保持游戏的性质不变。
四、总结
游戏是儿童成长的方式,是儿童获得幸福的主要途径。儿童在游戏中体会生活、感受并探索周围的世界,在游戏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在游戏中学会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价值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姚秀点;自我养成视角下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李雪艳,李琳;游戏:真正的教育基础——谈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2期
[3]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问题: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玩与教的两难(一)[J];幼儿教育;2014年Z1期
[4] 黄雁;自主性游戏后与幼儿共享交流[J];江西教育;2009年30期
[5] 陈霞;幼儿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