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音乐让孩子画面更富想象。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聚的空间艺术。音乐对于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儿童感情共鸣。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来感染欣赏者,给欣赏者美的享受。音乐与绘画的结合让孩子感到新鲜、特别,自然就有了兴趣。在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中,孩子们被音乐的变化起伏深深吸引,时儿感觉焦虑、时而紧张、时而兴奋„„,完全沉浸在音乐中。欣赏完后,我给孩子留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副画面?”,但没有让孩子直接用语言回答,而是让孩子们用笔把自己感受到的画面画下来。
在孩子们的画里出现了“下大雨的”、“大海里的浪花在翻滚,大船翻了”、“警察在抓小偷”、“各种线条纵横交错”等情景,孩子凭着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诠释了音乐。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结合音乐开展绘画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想象其实是多么的大胆和自由奔放。
三、拓展形式——插上孩子想象的翅膀
绘画活动中,观察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经过重新组合,所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的一种手段,也是再认的一个过程。幼儿绘画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1.一题多画
“命题画”是绘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要求孩子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想象构筑出新的画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以模仿为主,忽视教育的过程,忽视孩子的需要,忽视孩子的特点。大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高。命题画不是一个活动下来,就能让孩子的作品栩栩如生,而是要在孩子深入理解,不断的欣赏调整下,创作出最生动的作品。因此,我们尝试了“一题多画”的模式,让孩子画了一次之后,通过相互的评价、自我评价,运用已有的经验重新思考,再次创作。如绘画活动《早锻炼》中,第一次创作时,大部分孩子就画了小朋友在锻炼,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小动物在锻炼;第二次画时,先让孩子看了第一次的作品,说说好在哪里?可能还有谁也在锻炼?怎样让画变得更生动?孩子们交流之后第二次创作了,这次出现了更多不同运动项目的小朋友、奶奶在跳广场舞、动物赛跑等画面,有的孩子还开始添画背景„„这样的作画方式,让孩子的绘画能力不断提高,孩子画面更加丰富,想象力在一次一次的创作中不断激发。
2.听指令绘画
区别于命题绘画,听指令绘画是让幼儿在不知道主题的情况下,跟着教师的口令一步步画,到最后才会出现整体效果的一种形式,能让孩子体验意外的惊喜,享受绘画的成就感。单单就听指令绘画也会画出不同的效果。如画《长颈鹿》,先请幼儿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小圆和三个大圆,接着小圆和大圆两手拉一拉连起来,在较大的圆上画上四条线,画到这儿每个幼儿基本可以看到自己纸上的长颈鹿的雏形了,最后添画四肢„„,这时出现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脖子长点儿,有的是趴着的,有的是抬头的,有的是低头的,形态各异,妙趣横生。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他们就利用空余的时间自由组合各种图形,创作出了“奶牛”、“奇妙的房子”等作品。可见,这样的听指令绘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图形之间的组合能变出这么奇妙的图画来,为孩子的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绘画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就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表现创意表达,使绘画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指导与研究的绘画活动。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1页 [2]姚全兴:《儿童文艺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 第1880页 [3]丁秀玲:《早期儿童色彩审美表现行为研究》,硕士学^文档 1993年
参考文献:
[1]陈秀清.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12) [2]曹丽莉.教师80期,2010
[3]张雅芳.多渠道拓展幼儿美术创作空间——美术与各领域的整合 [4]王惠萍.多渠道拓展幼儿美术创作空间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