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在绘画的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以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为主,毕竟幼儿绘画是孩子自发的一种活动,以一种自由自然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的,他们不是为了画画而画,而是想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知道的东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也深有体会,如果幼儿对于教师的安排不感兴趣,那么即使教师想方设法去引导,其效果也不会很理想的,如果硬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规定的目标中来,表面上看,活动目标是完成了,但实际上会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厌恶。所以,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画画的欲望,在引导幼儿画画时注意采用趣味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2、教师要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绘画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布局画面,让他们知道要“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样的画才能看起来更漂亮。
①提供画得“大”的作画主题
曾经在活动中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当一个孩子每次都在小张的纸上作画,当你给他一张大的纸时,他依旧还是以以往在小张纸上作画的方式去布局,其结果可想而知,画出来的就是中间一小幅,从一幅画得小、画得拘谨的画和一幅画得大、画的开心的画比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后者更显示出生命力。因此,在以后的主题选择中,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让幼儿更有机会“画得大”些。
②选择画得“多”的作画内容
在选择绘画得内容上应挑选可以画得多得内容,如饼干,有正方形、圆形、花边形等各种形状,颜色不一得,甚至于有各种动物形态各异得饼干。幼儿也可结合平时生活经验得累积画画,自然而然就能画出很多很多得饼干了。
③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
幼儿的绘画通过想象,可以理解性地画出“满满的,具有美感”的画,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提示幼儿想象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青蛙睡醒了在唱歌、燕子飞来了等,慢慢地孩子们笔下就出现了一张饱满的画。
3、教师要面对绘画活动中缺乏自信的幼儿该怎么办
在绘画过程中,每次这里在分发纸张,这里听到有孩子开始在下面开始叫嚷了“老师我不会”,所以,我绘画的首要条件源于孩子的自信,像这样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师要多加引导,在给孩子自由绘画的同时给予一些适当的帮助,虽然幼儿进步是微小的,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幼儿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更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1、小班阶段重在幼儿的参与,并再轻松的绘画活动中获得快乐。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由于这个年龄段不会边观察边画,而是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是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小班《会变的脸》活动中要求幼儿添画哭和笑的表情,我是这样说的:笑宝宝,眼睛弯弯,嘴巴翘翘。哭宝宝,眼睛翘翘,嘴巴弯弯。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把我哭和笑的表情的区别。形象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很好。
2、中班阶段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绘画技巧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