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绘画活动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整体性过程
幼儿身边接触是多种感官并用的过程,他们在通过看看、听听、尝尝和摸一摸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身体动作和语言,对事物各个有不同的特征认识。他们的绘画创作过程也是如此,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其中,在创作绘画时常有身体动作、表情、语言等多种表达方式。如婧宁小朋友的纸上画了桌子,上面画了个很大的生日蛋糕,说:“我要过生日啦!这是我的生日蛋糕。(语言交流)插上生日蜡烛,我要许愿啦!”(做了个“许愿”的动作)“今天还来了我的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边画边唱起了生日歌)“等下我们还要一起跳舞、做游戏呢!”(边说边画还做起了动作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宁宁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她用歌声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出生日快乐的场景,通过动作、语言,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地感受。如在画画时婧宁小朋友通过语言与非语言即身体动作、表情等多感官,把自己生活中的表现充分沉浸在创作中,这是一种超越了主客观“物我两忘”地体验。
(二)幼儿绘画活动过程是不断生成地过程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绘画创作和成人是大不相同的,成人会在画前提前构思整个画面,对整个画面做到心中有数,而是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绘画时,经常听到有孩子说:“我忘记画门了”、“我颜色随便涂的”、“我不知道我想画什么,不过等我画好就知道啦”!等等话语。
小朋友叫西西,在画《我的幼儿园》的时候,她先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然后一间一间隔开,边画边借助语言来说明:“一共有4层,这是美工室,这是沙室,这是音乐室,这是我们上课的地方在三楼,这是中一班,这是窗户。”然后她停了下来,对其他小朋友说:“我画好了”。正当她准备交的时候,听到其他小朋友在讨论着:“这是舞蹈房,老师在教小朋友跳舞。”“这是幼儿园的大门,这个是门卫”……听到这些讨论后,她又看看自己的作品,自言自语道:“我忘记画舞蹈房了,可是画哪里呢?没地方了,那我画旁边吧!”于是低下头又开始画她经常去的舞蹈房,最后又画上了门卫。西西首先凭直觉和简单的构思画出了命题画的关键形象,但是她在开始创作之前没有进行完全的构思,也并不是只围绕构思不断进行下去,而是自身想法不断变化和外界因素的刺激影响下,不断生成,边创作边调整构思,最终完成作品。幼儿在绘画时不像成人一样深思熟虑,已经想好要表达地内容构思好主题、色彩、构图等,然后根据纸张大小进行绘画。我们应该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兴趣氛围和成长空间。
(三)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是不断对话、不断解决问题
对话在幼儿绘画创作过程中,是一种普遍而又奇特的外在表现方式。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幼儿通常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创作的对象,并能与周围同伴进行主动而自由的对话。幼儿在不断地对话中,彼此影响,不断相互影响和改变对方。幼儿在对话地过程中,也在进行着探索,不仅激发了灵感也锻炼了思维。有次,在命题《我的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几名小朋友对话如下:
幼儿甲:我画错了,怎么办?把小朋友画地太大了?
幼儿乙:没关系,反过来画就可了!
幼儿甲:反面都有影了。
幼儿丙:把幼儿园房子画高点就可以挡住了。
幼儿丁:那把那个大门改一下不就可以了。
幼儿甲:那怎么改啊?
幼儿丁:你可以画两个大门啊。
幼儿丙:对啊,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幼儿乙:画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是秘密通道呢。
幼儿丙:可以做一些装饰品,在旁边竖起一个大的棒棒糖。
在这个绘画过程中,幼儿甲出现了问题:“把小朋友画的比幼儿园还大,”其他的幼儿都来为其想了很多办法,有的说:“把幼儿房子画高”,有的说:“把一个大门改成两个大门”,有的说:“改成秘密通道”,有的说:“可以做装饰品,在旁边竖起一个大的棒棒糖。”他们对话中不断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每个幼儿都认真开动自己的大脑,积极参与到对话过程中,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次绘画内容中,不但有涂色进行,也有对小朋友的对作品的评价,也有是交流与创作,在这种对话中不存在谁的意见对,而是每个人都是倾听者也是自由发言者,以平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和对话,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提供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
四、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