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学校(幼儿园)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有很多措施,像道德修养课、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德育教育形式化
现在,教育部门评价一个学校也是主要看升学率,这就使得教师抓紧每分每秒提高幼儿的成绩,只怕一放松,成绩就不保,学校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就难以放开手脚,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流于说教。幼儿对这种方式热情不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观点。学校偶尔开展一些德育教育的主题活动,但主要局限在班级和学校内部,很少把幼儿带入更广阔的社会中接受锻炼。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平等与尊重
现在的教育是“垂直型”的,由教师、家长从上而下,下命令和灌输,恐怕大部分还很难做到“水平型”的,即教师与幼儿平等交流,在种情况在幼儿园及小学更甚。教师要获得幼儿尊重,不是靠地位,靠的是自有的那种人格魅力,让幼儿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没有多角度了解幼儿,就不可能看到他们的亮点。
(三)教师、幼儿的考核体系问题
中小学考核教师主要还是看教学效果,这个指标比较直观,是被大家接受的。评价幼儿也主要是看成绩,幼儿在现行考核体系下,幼儿的其他优点及个性特点难以发挥出来,难以被重视,这直接导致幼儿不太关心集体,自私等现象。
三、改进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以为,这些不完全是家长的错,有可能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缺乏教育知识。
首先,建议政府相关机构联合民政部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及计生部门等进行婚前短期培训或者免费发放科学教育方面的书籍,给准爸爸妈妈们提供必要精神食粮,让他们具有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比如优生优育知识,幼儿的教育知识等,这方面在我国基本是空白,这种事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事半功倍的。
其次,应由“关工委”牵头组织相关专家为家长长期开展免费的德育讲座,从具体事例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专家讲座要给大家提问、讨论、开展互动。可采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最后,家长是孩子的样板,这种样板作用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影响效果越明显。对于家长来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缩小“高期望与低素质”之间的反差,走出家教误区;要探索和总结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既对孩子尽职又要对社会负责;既关心孩子智力开发,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的培养;讲究方式方法启发诱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应对负面影响的策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德育工作是灵魂”。面对那么多影响和不和谐,德育需要开拓新思路,构筑新机制,创设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 法令,使学校德育工作从此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 ,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中只以知识为依据,忽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不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弊端。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契机。然而应试教育的习惯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证。我们德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德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2.遵循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行事,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从基础抓起,从落实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抓起,把公民道德建设落到实处。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小平同志在这里指的就是基础道德。这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又是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基础道德的形成对于抵御由市场化带来的道德负面影响,建立青少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的德育面临和存在的问题有: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思考、轻积累;重过程、轻结果;重独立、轻融合。我们必须针对现实认真研究,真正把握德育规律,不摆花架子,对德育工作实抓、抓实。
3.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做父母的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上,但是不少家长不懂这一点,而把精力与重点放在智力因素培养上,简单粗暴、过分溺爱、宽容放纵等等,以致造成孩子任性、懦弱、懒惰、自私、冷漠、粗暴等心理障碍,而缺乏坚强意志,良好习惯,和谐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在校内能勉强接受教育,回到家中就我行我素,形成心理上的双重人格。学校有必要利用家长学校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的指导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形成良好的家教思想,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组建家长委员会,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其形成合力。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