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集权制管理模式
传统的集权制管理模式虽然在稳定秩序,提高效率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其“目中无人”忽视教师主体性的做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幼儿园的管理应该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尊重教师的要求,注重内在激励,创设一个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环境和氛围。(1)实施民主化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作用和参与能力,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提供其专业发展机会。(2)重心下移,以“服务”作为教师管理的宗旨。在学校组织中,学校管理是为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开展的服务性保障活动。因此,管理者不应该是领导者,而应该是服务者。学校的组织管理应该为教师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和实施科学的发展评价策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内容可包括:目标设置、评价、激励、培训及规章制度。(3)在园内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共同目标,树立愿景,共享资源、共同交流,一同进步。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教师评价是用来评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与成绩;另一方面,是作为为教师提提供反馈,使其认识自身的工作表现,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幼儿园在制定评价时应注重评价目的的发展性。通过教师评价考察教师的个人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学校可为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机会,教师自身也要通过努力不断学习改进。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中,必须立足于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使评价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多元主体评价可以使个体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互动和相互交流,使教师更加公正客观地正视自身不足,不断发展。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内容模式,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关注家长满意度,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技能等等。注重评价的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客观性。注重评价反馈及时。评价不是一个空洞的分数,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该是总结、经验、教训,教师不断前进的目标。
(三)微观层面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扭转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被幼儿园、上级部门置于被动的局面。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1、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人们只有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接近自由意志境地的人生目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主动参与式、探究式等学习形式缺乏认同感,缺乏多样化的学习理念和习惯,自我发展、学习、思考和研究的意识不强,这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这一局面,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并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主动关注自身发展。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
2、进行反思性教学
光有自主意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有知不足,才能够奋勇向前。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②教师这个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也是创造性很强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反思可分为对实践的反思和在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两种,它整合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对话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变得更有技巧”。③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呢?在教育教学活动前,主要是对活动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思考。教师要思考活动内容选得如何,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能否借助活动进一步拓展;材料是否适合农村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社会的、自然的课程资源可以加以利用,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发挥;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幼儿在探究中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反思重点应放在自己的活动组织是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是否能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组织后,教师的反思表现在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反思形式多种多样。如:(1)课后备课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后,根据活动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活动设计。这有助于教师把课前没有想到的而在课堂中“偶然”获得的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补充到活动设计中。(2)课后小结与札记,包括写日记、周记、工作记录、教学随笔等,及时记录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有利于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与教训。(3)与同事进行交流,达到分享成果、启迪借鉴的作用。同事的实践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自己行动的影像,可以启发、提示自己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大家相互检查、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如针对同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同一年级的教师就可以充分畅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教师在阐述自己观点、聆听他人发言并做出评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4)观摩与分析,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对观摩到的情景进行描述,互相交换。观看教学录像,如教学课、公开课或教学比赛等录像是教师反思的有力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录像回放让教师观摩自己的课。无论是借助别人或设备,都能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详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自我教学反思的经常性,具体化,但更要明白一切反思行为都是为了改进。反思贵在实践,没有改进的反思就等于没有反思。教师在反思之余,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自主进行专业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外界脱离关系,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而是让教师自己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内部素质。反思也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它依赖一个群体的支持。教师的劳动充满了创新性、开拓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如: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方法的不当、与学生的冲突等。这些问题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焦虑、退缩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与同事进行合作与帮助,如:主动请优秀教师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到其它学校参观与学习等。同时,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分散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努力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工作,在群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十、总结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接受有组织教育的起点,幼儿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整个国家教育的兴衰,乃至中华民族的前途。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团队成员通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教师队伍老龄化趋势、男女比例失调;工作量大,工资待遇差;,教师流动性较大;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从政府对民办幼儿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园长的管理水平有限;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究其缘由。
本文根据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宏观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专业扶持、监督、评估政策法规;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完善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改革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中观打破集权制管理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微观增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因素;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建议。
乔司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