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上课。其次,学校通过(《家长报》、手机、电视等),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住家比较分散,召集家长不易的难题。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或微信、QQ)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与思考
(一)、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教育,使心理辅导教师认识到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改变单凭分数片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正确观点。
2、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思维、创造的良好习惯,发展了主动、创造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了良好学校气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通过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引起以下几点思考:
1、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培养,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学习,培养骨干。
2、学校领导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学习借鉴外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从本校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路子。
3、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
五: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呢?分析起来不外乎几个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大学,长大了才能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二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学生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病了,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
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也在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
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识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暂时性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来抓好。
中学生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随着中学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情绪、行为、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等方面做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只针对“心理病”的人,也不仅仅等于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课或者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是这些方面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中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努力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一、引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