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人际信任关系的几点看法
研究大学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以及自尊现状的关联,这有助于完善相关理论^论文以及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内容;同时是对三者关系研究的首次尝试。从大学生的角度,能够提供更多途径帮助促进大学生自尊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自尊水平作为心理健康评价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高校针对问题采取适宜的措施;同时通过对数据差异来源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帮助,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与方法:
一、相关概论
(一)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产生于人际互动,对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人际信任的发展在大学阶段尤为重要,是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的关键,因此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现状受到广泛关注。
(二)自尊
大学生群体处于成年初期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稳固,自尊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学者们对自尊的概念众说纷坛,其中被广泛采纳的主要为差距论和评价论。
(三)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影响着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结合了自然观察、家长访谈等研究方式,Baumrind是最先提出父母教养方式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期望程度、沟通和反应方式、情感付出程度这几个方面。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
不同的学者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和其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李珊(2019)的调查,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在大学阶段个体逐步脱离父母所在的家庭,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影响逐渐降低,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将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
(五)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浅谈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人际信任关系的几点看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