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教育的方法:如催眠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等等,本人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筛选了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咨询,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或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分析案例,一位女生A,性格内向,胆小腼腆,原先学习自觉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但有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无心学习。面对父母,老师的批评,该生泪水涟涟,欲语又止,后来向“心理信箱”投了一封“我该怎么办”的未署名的求助信,讲述在男女同学交往中带来的内心苦恼和难以自解的矛盾心理。
心理咨询室为此专门出了一期以“青春期如何开展男女生正常交往”为主题的黑板报。不久,该生主动找实验教师畅通,把心中郁积已久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心理咨询教师在表示充分理解学生这种感受的基础上,讲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使该生恢复了先前快乐、轻松的精神状态。她在日记中写道:“是心理咨询老师帮助我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我又发现了天空是那么广阔,花儿依然那么美丽芬芳,同学们的笑脸那么和谐可亲。”
2、集体心理治疗,简称集体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
分析案例,我们班级有许多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认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课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教育。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同过班、团、队活动来进行。但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并辅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手段,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专门课程。
1、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教师通过对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2、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展开心理辅导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
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是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3、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里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受伤,被孤独感笼罩,已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