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1
一、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1
1.自我作为控制能力 2
2.自我计划能力 2
3.自我调节能力 2
4.自我选择的能力 2
5.自我操作能力 2
6.自我意识能力 2
7.自我鞭策能力 2
二、形成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 2
1.家庭教育中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
2.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 2
3.社会各个方面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
三、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和措施 3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处理各种班级事务,班主任老师从早上一进校门,就会在学生身边小心谨慎的看着守着,直到放学后全部离开学校才能稍稍松一口气。在当今的班级管理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越大,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纠纷就找老师帮忙,根本不会自己动脑解决。其实在生活中,更是同学之间,小摩擦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了同学之间互相调解一下,就能很快解决,根本不需要老师的参与。由于老师的全权管理,这样宝贵的时间就浪费掉了,其实,这样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弊端,最主要的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严重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心的自我管理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自我主动探索班级管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自我管理能力也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荣耀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被管的层面,可又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而且又不能做出合理你的自我管理方案,因此,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中,班主任应放手学生,让学生管理班级,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不断规范自己,引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引导低年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有助于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的形成,应该是低年级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了,到了高年级就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了,如果我们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到了高年级的管理就能轻松自如。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正是激发学生内部管理的因素之一吧,并能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途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更高更好的班级环境中接受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使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做人,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有一定的途径,首先应制定严密的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调控:对自己的能动意识和控制意识进行调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对与自己相关联的客观存在进行调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作为控制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