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在我国货币政策有其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以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为主线,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可行选择。
【关键词】:货币政策、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
【正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被视为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法宝,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作用途径等都不同,货币政策相对而言更难操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90年代之前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操作很不成熟,这从1996年连续8次降息、扩大货币供应量等来刺激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和多年来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被动操作等可略见一斑。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改革。
一、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是以稳定币值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采用了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一)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始终是货币政策理论中争论最多的问题,尤其是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单目标论”的规定实际上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只是1993和1994年是中国高通货膨胀年份,“单目标论”的法律在当时背景下容易通过。1997年以后中国进入负通货膨胀率,不仅理论上“单目标”与“多目标”之争仍在继续,而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求货币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指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稳定”是首要取向。这表明和过去强调“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同,今后的货币政策目标将更多地强调币值稳定,这是央行根据我国经济环境需要做出的权衡和选择。
中介目标体系包括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目前我国确定的中介目标体系是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和趋势,呈现“三次改道”和逐步收缩的走向。在投放渠道上:1984至1993年,主要通过再贷款投放,占34%以上;1994至1997年,主要通过收购外汇投放,占75%以上;1998至2000年,转向公开市场回购国债投放,占52%以上。1996年开始中央银行正式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差异划分为三个层次: M0(现金流通量)、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证金存款),标志着中国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开始。1998年,随着信贷规模控制遭到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更是无可争议。
(二)关于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 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 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六) 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就目前来看,我国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利率)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窗口业务指导以及有关的信贷政策等)。其中,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用于总量调节,而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用于结构调节。
(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上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进入90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二、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历经改善,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结合执行效果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从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中的原因。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