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众的非一致性预期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公众对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预期与对证券投资收益的预期本应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从而使得公众的这两种预期出现较大偏离,这也是导致当前中国货币供应量目标相关性较差的值得关注的因素。具体来讲,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当中央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官方同业拆借利率下降、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从而作为利好消息促使股市上涨,证券收益预期随之提高。然而由于国企困难、体制等种种原因,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收益预期并不看好,或者即使固定资产预期收益有所改善,但仍低于证券投资预期收益,因此新增的货币大多通过合规的或非合规的途径流入股市,而不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需求。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下,股市屡创新高,又由于证券投资的高收益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特征,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证券投资,并导致市场实际利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进一步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吸引力。于是出现了货币供应量增加而物价下跌、固定资产投资疲软、就业压力增加的矛盾局面。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可行选择
针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不足之处,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可行选择提出建议。
(一) 疏通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1、加速银行体制改革
典型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途径是:通过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又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再通过投资影响总产量,总产量的变动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又必然会波及供求比例关系,最后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在这个作用途径模式中,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离不开组成传导渠道的金融机构规范的、正常的、理性的行为支撑。而金融机构的规范行为是由其内在的产权形式和利益机制保证的。目前央行在摒弃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计划性直接政策干预的同时,尚未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间接的市场化政策指导体系。这种体系结构的制度缺损,造成央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控制力和引导效应弱化,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反映不敏感、不充分,必然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宏观经济增长实际效果非一致性的逻辑结果。因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商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是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条件。
2、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建立起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间接传导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中国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放贷谨慎,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好时机。中央银行已经宣布放开外汇贷款利率和外汇大额存款利率。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的步伐也应该加快。中央银行已经明确了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浮动后放开的策略,应尽快出台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政策,尽快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3、改善信贷政策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规范并简化抵、质押资产登记与处置程序,积极解决集体土地抵押融资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对于消费信贷而言,主要存在借款人信用风险、支付风险、欺诈风险、抵押物风险、法律风险和公证不实风险,并存在潜在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针对这些风险,要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加强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消费信贷安全防范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二)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只能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而定,而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经验,就我国而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从2004年4月25日起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这主要是基于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来考虑的。从长远来看,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还可以根据存款的不同期限和区域规模规定不同的准备金比率:①按照存款期限长短确定不同的准备金率,活期存款的缴存比例要高于定期存款,期限越长比例越低;②按照存款规模确定不同的准备金率,规模大的机构要执行更高的比例;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落后的区域缴存比例要高于经济发达区域。这样,存款准备金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货币政策运行。
2、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框架制度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进行微调的主要工具,在今后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目前,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是与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的95%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的金融市场结构相适应的。今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提高,与之相适应,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一级交易商行列也是可预期的。要强化对一级交易商的评估,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对交易对手定期进行量化指标考核,以保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政策效果及时、高效、准确地传导。②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交易工具。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内生性因素变动较大,而同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要加大力度的现实背景下,央行客观上需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种类和范围,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灵活性。③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交易方式。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债券回购业务操作,加大现券交易的力度。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逐步增加交易频率,以便及时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
3、完善再贴现、再贷款政策
对于再贴现。首先,要有可以贴现的票据,今后要增加发行主体,沟通好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其次尽快进行现代企业改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这样就使更多的企业达到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标准,而且更愿意运用银行承兑汇票来进行结算。当然,要适当降低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费用,并适当考虑银行承兑汇票中存在的时间价值问题。再次,要增大商业银行再贴现利润的空间,改善再贴现条件,缩短贴现时间,改善贴现服务质量。对于再贷款。目前,对再贷款主要是消除其被动提供贷款的局面,而应起到区域导向性的作用。中央银行应结合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先后、有步骤,具有超前意识地落实资金问题。
(三)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