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改革现行融资体制,促进金融制度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以及信息不对称,受利率管制约束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往往成本大、风险高,在现行的银行制度框架内,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信贷支持,因此应激励银行进行制度创新。
具体而言,政府应放松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利率管制,允许成立民营性质的银行、股份制银行、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民营金融机构,并利用利率杠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民营金融机构逐步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银行的制度创新方面, 首先应转变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划分贷款的传统观念, 以及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惜贷的做法; 其次, 缩短中小企业贷款的流程, 降低管理成本; 更重要的是, 积极探讨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 诸如应收账款担保贷款、票据业务担保贷款等, 以及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3.1.2. 鼓励各类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重点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贷款、转贷款业务。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
3.1.3. 加快建立民营中小银行的步伐
在广大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从基层撤出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单一的金融机构,加之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经营效益不高,资金流动性差的问题,致使相关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无法获得金融支持的困难境地。因此,在依托现有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应逐步创造条件并适当放松金融机构准入机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步伐。中小企业银行由于其小型分散、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应该大力扶持现有的一些规模小、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银行;也可由政府主要出资推动创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同时还应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组建股权多元化的民营银行。从这写些方面打破现有商业银行垄断,形成商业银行与各类中小企业银行良性竞争,营造局部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局面。
具体来说,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可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两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将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者城乡信用合作社联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这些地方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
3.2强化政府的作为
3.2.1. 政府在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活动中应履行一定的职责
国际经验早已表明,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措施和政策是不可缺少的。具体而言,政府的具体部门,如产业政策部门应对我国中小企业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作认真的调研,制定出具有指导性和一定操作性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以使中小企业所涉猎的产业前景和政府的态度相吻合。同时,产业政策管理部门也应为金融机构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战略和审贷操作提供依据。中央银行可依据产业政策,相应制定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体系,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做得好的银行,特别是地方银行,可在批准其扩展其他业务范围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如允许业务数量、质量好的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用以调整负债与资产结构;开办债券柜台交易业务,以吸引客户,办理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以较低成本获取存款等。
3.2.2.改变以往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的状况, 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倾向发生变化
目前, 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已经开始实施。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 国家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并通过税收政策, 鼓励对这一基金的捐赠。另外,法律还要求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并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
3.3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
3.3.1.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
整顿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将有助于吸引银行贷款及其他类型的投资, 因为企业的预期效益越好、信用状况越好, 投资者越乐于投资。因此, 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① 树立诚信的观念, 杜绝商业欺诈行为, 尤其是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② 增加研发投入,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③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专业管理人才, 以及培训等方式, 提高员工素质。④ 产权明晰化、多元化,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⑤财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
同时, 建立中小企业协会, 加强信息技术交流,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 增加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只有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 才能在融资时获得满意的效果。
3.3.2.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稳定性较差,没有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而且往往结构简单,没有形成董事,经理管理层合理的制约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刻不容缓。
规范治理结构中小企业首先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不"随大流"在国企改革进行得热火朝天,全社会都能听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呼声的今天,很多中小企业主,甚至是私营企业主,都迫不及待地改变公司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确是西方很长时间以来成功的企业治理经验的积累,但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对症下药,才是问题所在,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私营企业,如果还要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岂不只是流于形式,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大企业林立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由其经营管理灵活,能迅速适应市场所决定的。而这一特性中关键的一环就是领导者能迅速做出决策,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使成功的中小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在公司成立初期,一个人说了算的公司内部决策结构更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家族式的管理有利于公司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业。
其次,当中小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划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成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初期的一些不规范管理,往往会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需要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及时改变管理体制,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存在着领导层人数不多、亲属关系牵制、个人主意强等特点,因此企业在调整治理结构时,更要注意方法和策略。此时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一定要做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增强企业行为的透明度,以“诚信”立业。这样不仅能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也可以多渠道融资,适当吸收机构投资者、自由投资人、投资公司等的介入。而此时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又都自然会加强其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监管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合理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使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7/9/9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贸易策略(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