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式读帖,对自己所学碑帖的风格、结字规律、用笔方法、章法等进行分析总结。
可通过精察、强记、联想这个过程来分析读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在读帖过程中,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读行、草书帖,不但要从点画上、字形上看,还要从整行乃至全篇上看。行草书的具体点画完全服从于章法这个大局,某个字,某一点画在一幅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中国画法有“启、承、转、合”,书法在原理上和这些姊妹艺术完全一样。处于重要地位上的字,在点画上用的笔墨多,加以夸张、放大、占位偏重。而处在承上启下地位的,就加以收敛、缩小、变态处理。强记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论文,对理解碑帖解读作者内心有重要作用,对碑帖文字内容的记忆理解,为以后背临奠定基础,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为创作铺平道路。
对比式读帖,将自己所临和原碑帖对比解读,字势(开合、错落、收放)等,结构(字内空间、字外空间、图形、外接点)等,线条(端点、粗细、方向、弧度)等,笔法(中侧锋、藏、露、动作)等。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不断调整训练方向,达到最佳效果。与自己所临碑帖风格相近的碑帖对比读帖,找出相同和不同的点,风格不同的碑帖对比,找出各自风格的特征和各自代表性的东西,解读风格形成特性,自己所临作品与原碑帖和当代从此碑帖所出名家作品对比,总结出名家取法特点、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训练方向。
字结构式读帖,该方法又分为以下三种:
认结构,正确掌握范字结构,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合体字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结构,每一种结构又分多种类型。
定笔画,汉字是方块字,由笔画组成,因此每个笔画的好坏也决定了字的优劣,读帖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比例和写法。
析难点,难点包括一个字中较难写的笔画,也包括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还包括每个字中难处理的结构。
三、如何临帖
临帖有一个由拙至活,由生到熟,循序渐进的过程。临帖分四个步骤:对临、精临、背临、意临。
对临是指写实意义上的临写,也称作实临。其于对古法的仿效,越似越好、越熟越好,此阶段的临习,讲求细腻、精到、准确,这样有利对古法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领悟,有助于强化训练技法的表达能力,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基础程序之一,只在“取”而不在“守”,是吸收古法的手段。
精临是指对帖中自己认为好又有代表性的字、点画或偏旁部首,进行模仿、反复练习,总结归纳,以便于掌握该帖或该书家的结字特点与用笔方法。
背临是在对临比较熟练的基础上,抛开原帖,凭记忆书写。
意临是指可以参入个人笔意的临写,是临帖的较高层次。
一直很喜欢写毛笔,在临帖过程中追求“形似”,理解碑帖所在的时代,内容,然后通过临帖、背帖的反复练习,再达到“神似”的境界。在学习“楷书基础与技法”时,我选的帖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出版社为湖北美术出版社,有硬笔字还有释文,方便初学者理解,跟着老师的视频学习,了解碑帖故事内容大概是唐朝贞观六年初夏,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在九成宫附近发现泉水,饮后回味甘甜,遂赐名此泉为“醴泉”,特别喜欢看老师一边在写毛笔字一边有背景音乐那种来去自由的感觉,对于古文字不熟悉在字典上查拼音,看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用圆珠笔在白纸上练习笔画结构后,再用毛笔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享受一写就写一上午的那种专注的感觉,感觉写字就该享受在当下,沉下心来写好当前的点、横、竖、撇、捺、钩。在学习“行书基础与技法”时,先是了解到行书是在当时生产环境下纯靠手写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而草书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在临摹米芾的行书《李太师帖》时 ,深深的感受到一个字笔画之间、字和字之间的连笔的带来的简写之感受,连笔之间的或轻或重充满着活跃感,不像是楷书那样规规矩矩的那样端坐着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不安分而又故意让你看懂得味道。在学习“草书基础与技法”时,为完成作业临摹怀素的自叙贴,完全是照着画字,印象最深的是对“佛”字的两笔写完,最后一笔是一竖,对于楷书来说,两笔完成书写“佛”字是不可能的,也许这就是每个人写草书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所在的特点。在学习“篆书基础与技法”时,从形态上看像是象形文字,从结字上看比较富有装饰性,从结构上看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做作业临摹“杨沂孙篆书”,
现在再回首,自己也不认识那是什么字,最后两个字好像一个勺子,还需要反复听视频、查看^论文、反复思考、总结交流。
每当我书法练习感觉枯燥的时候,我就看看老师讲课视频,总会找到书法中古人的趣事,如王懿荣在收购药材时发现甲骨文的趣事,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小说来看,来加深对每个朝代的文化背景及制度事件的理解。当书法练习到一定程度没有进展时,可以通过学古文字学学基础来反复读帖,来观察笔法结字体结构,读得多了,蓦然回首,你会赞叹古人的绝妙聪明之处,这种感觉只有用心去读去领会才有所感悟的。
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深感学习书法是一个学习做人的过程,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品格,提升人格的过程,总之学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有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