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学教育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构建
摘要
大学教育亦可称为高等教育。大学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所在,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启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探索新知,恩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大学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大学教育的核心,不可或缺。素质教育评价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素质教育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素质教育目标为标准而进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是把评价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标准体系。这种对评价目标具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评价的检查及判断素质教育好坏的根据,本文就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关键词:大学教育 素质教育 评价标准 体系构建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伴随着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离不开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价的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工序。通过素质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的方面,全面发展,这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对素质教育进行评价一个评价目标,能否真正做到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是检验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然而,仅仅有素质教育评价目标还不够,因为这种评价目标是宏观的,带有很大程度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评价目标很难直接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依据,也不能据此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为了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还需要把过于抽象的,评价目标具体化,即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致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如前所述,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是由评价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根据评价目标来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项具体内容之间必须相融,不能把相互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体系中,尤其不能将带有应试教育色彩的考核指标混入素质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差异性的要求,即要根据对不同的素质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来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大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对象,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这些差异因素,结合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以及教育实施过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求,科学地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增强素质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整性与效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完整性要求,即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体现出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所有重要的因素,以保证由此而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素质教育的活动状况及绩效。只有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做到通过全面合理的评价,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并非要求其事无巨细一概包罗。效用性要求,即所设置的评价指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在着眼于指标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抓住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行评价。认真思考论证所设指标在评价实践中的效用如何,该指标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克服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而忽视实际效用性的做法,努力做到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性与效用性的有机结合。
二、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按照构建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整体的分析,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四个一级指标所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2]。
(一)学生个体的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谁也无法取代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评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的二级指标包括对学生的身体、心理、文化、能力和审美、思维素质的评价。
(二)教师因素
简析大学教育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构建(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