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会直接、间接地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影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者自身修养和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任何时候更高更为严格。教师的因素包括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第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否精深。;(2)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预见
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评价。(3)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的进步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只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先进的教育事业。(4)教师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为外在的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内在的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的人品、智慧、才能、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体系的因素
课程,一般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预定“程序”。因此学校教育的全部实践就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素质教育有推动作用。它包括的二级指标如下。(1)课程设置的全面性;(2)课程设置的专业性;(3)课程设置的适应性;(4)课程设置的创新性。
(四)校园文化建设因素
高等教育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是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以及学风的综合体现,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传统和风范。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长期的任务,校园文化的品位与格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的二级指标如下。(1)学校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2)校园文化活动;(3)学校的教育思想;(4)学校的行政管理。
三、关于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实施的建议
实施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3]如果我们不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无法完成我们的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客观要求。
(一)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建立分类有关考试、综合评价、多元评价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将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二)加强宣传引导
实施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推进大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以后实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制定教育评价制度
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素质教育对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教育评价要制订一定的制度,在期中、期末都要进行评价,不能像一阵耳边风,而要使其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真正规范化、制度化,使教育评价的结果具有高信度与强大的社会适用性。
四、结语
落实大学教育素质教育评价指标的相关要求,可以获得对素质教育这一对象的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而这种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又为下一阶段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指明努力方向。[4]强化对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达到增强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效,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健康向前发展的目的,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跨越。
参考文献
[1]张伟华.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2010.
[2]路琳. 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1998.
[3]姜静. 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J].2009.
[4]丛玉燕. 素质教育呼唤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J].2009
简析大学教育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构建(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