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握要领,强调画面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中学古诗词中对剪裁画面的处理技巧,并能从中学习到获取习作画面感的要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本意是表达背井离乡的游子望着家乡感慨自身境遇,抒发游子漂泊的苦闷之情。但诗人全篇对此只字未提,而是将文章的笔墨聚焦在游子独立黄昏中的一个小小的画面。诗人只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将游子的整个境遇以及其内心的伤感都跃然纸上,引发读者的共鸣。由此可见,讲故事并不是非要有开头有结尾,而是要将高潮活现在听众眼前。写作文也不是非要面面俱到,而是基于主题选取最具表现力的场景展示在笔端。由此,学生可以掌握剪裁画面的要领:即选取最具表现力的画面来体现自己作文的主题。
(三)剪裁画面,引人入胜
在学习合理选取材料、有效画面剪裁的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作文进行重新创作,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已不再像流水账般琐碎无聊,而是能抓住戏剧冲突性的细节。例如,一位同学对“去奶奶家”这件事这样写道:“奶奶年纪大了,却越发像小孩子了,她总是把好吃的藏起来,每次等我回来都像献宝似的拿出来让我吃,看着我吃,她自己也跟着笑,好像小孩子做了好事急急求表扬。她总说她不爱吃这些东西,可是哪里是不爱吃啊,分明是奶奶舍不得吃,她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却从来不记得自己也需要。”诚然,去奶奶家和奶奶一起做一些事会快乐,正是因为浓浓的祖孙情,但前面的习作却让人无法感受到这份厚重感。而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并没有罗列和奶奶所做的点点滴滴,而是将画面聚焦在奶奶给孙子吃东西这一小小的细节,小作者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感,却能感受到奶奶对他的爱以及他对奶奶的心疼。由此可见,写作在精不在多,素材用好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精炼诗文用语,巧思布局
(一)引作标题,吸引眼球
所谓“题好一半文”讲的就是标题若是用得好,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为文章增光添彩。标题是作文的眼睛,眼睛清明了,作文才能有如妙笔生花。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精华,若能引作标题,作文必能如虎添翼。古诗文优美清雅富有音乐美古典美的语言表达会让我们的作文题目新颖别致,大放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拟题《只缘身在此山中》写难断真相。拟题《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揭露爱的真谛。拟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点明认清自己。拟题《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表明把握现在。这些题目或直接、或组装、或微调,都引用古诗词作为作文标题,让作文古色古香焕发文采,又言简意赅表情达意。
(二)引作题记,妙笔生花
题记常用在题目下,正文前。作文中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古诗词则以其短小精悍、韵味深厚成为中学生作文题记的最好的选择。利用古诗词来做题记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更能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例如,在写“坚持”时,可在题记中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表明坚持不懈的重要。在写“勇于尝试”时可以引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不尝试就无法欣赏到别样风景的主题。在写“厚积薄发”时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题记,不仅有对仗之美,更有表意之明。古诗词用得好,能让中学生写作显示出一定的文学功底,也能让其更轻松自如地表达所想。
(三)引在结尾,画龙点睛
将古诗文引在作文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不仅能够升华主题,而且给人以言尽却意绵绵之感。好的作文结尾会让人犹如听到一曲《琵琶行》,即使演奏结束,却依旧荡气回肠、余音绕梁,让人不禁掩卷沉思。例如,有学生在写“武则天一生”时可以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往匆匆被时光掩埋,功过是非转头空,无字碑头镌字满,历史自当给武则天一个评价!”简短的一句话,将武则天生前身后刻画,也让历史做决断,客观辩证。
基于古诗词视角的中学作文写作策略(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